第564页

看了看台下的毕业生,李植严肃的说道:“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将来很快就将走向领导岗位。我们的纪检委员会每天都在监督官员。我不希望看到范家庄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任何一个因为缺乏公德被纪检委拉下马。”

下面的学生被李植说得有些紧张,一个个正襟危坐,不敢议论。

许久,见李植不再说话,学生们才猛烈的鼓掌起来。

李植最后做了总结陈词:“有人说只有培养一个新的利益阶级,才能稳固改革的成果,我认可这个观点。你们这些懂得公德的学生,就是我培养的新利益群体。你们是人上人,是官员,有用百姓艳羡的月钱和社会地位。”

“但是你们这个新利益阶级的存在,却和以往的自私的利益阶级有本质区别。你们的存在不是为了从社会其他成员身体里吸血,而是为了镇压那些没有公德的屑小。是为社会总利益最大化,是为了民富国强。”

……

三月初三,李植来到天津郊外的旱田里,来试验自己发明的新机器——条播机。

条播机是十八世纪在西方出现的机械。条播机作业时,由行走轮带动排种轮旋转,种子自种子箱内的种子杯按要求的播种量排入输种管,并经开沟器落入开好的沟槽内,然后由覆土镇压装置将种子覆盖压实。

条播机就是后世的自动播种机。在明代类似的播种机也被称为耧车。不过大明的耧车比较简单,远没有条播机那样完善和节约人力。

实际上无论机械如何精巧,也始终是“机械的”。使用条播机播种,肯定是没有使用人力播种妥善到位的。但是条播机比人力播种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上百倍,能让一个人播种他原先根本无法想象的耕地。

在大明,因为人口的饱和土地的稀缺,并没有条播机的需求。而在发现了新大陆的欧洲,耕地面积几乎是无限的,条播机的需求就极大的迫切了。因此发明了耧车一千多年的中国,却始终没有把耧车改进到条播机的技术水平。

不过李植却有对条播机的需求,因为李植很快就要发兵辽东。打下东北后广袤的黑土地地广人稀,正是条播机大展身手的地方。

第0637章 功勋分

为了满足开垦东北黑土地的巨大需求,李植需要大量生产实用的条播机。

条播机在后世的历史上是在十八世纪发明的,结构并不复杂。不过因为条播机在播种的同时深耕土地,对机械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各种管道槽道交错,需要冶炼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时代的东亚,也只有李植这样大量制造钢铁锻件、铸件和焊接间的范家庄大工厂能大规模生产条播机。

在范家庄南面的旱田里,李植生产的第一台条播器套上四头壮牛,开始在田地里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