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在那里说话,看到韩金信骑着马跑了过来。
韩金信骑到李植面前,下马说道:“国公爷,京城里的线人说了,天子在国公爷圣旨上的批红已经披露出来了。天子拒绝为国公的北伐出钱,却封了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的都指挥使两个官衔给国公爷。”
“估计圣旨这几天就要到了。”
李兴嘿了一声,说道:“这天子当真精明!如今我们为国讨伐东奴,朝廷一分钱不给,我们要动用自家压箱底的钱为国杀奴。”
李植想了想,说道:“赤字这么大不是办法。必须想办法开源。既然天子不给钱,我们就在山东收田赋了!”
“山东的士绅富得流油,不能让他们继续逃税下去了!”
第0602章 均赋
方老二揣着十七两七钱银子,战战兢兢地来到了昌邑县县衙,准备交税。
方老二是独生子,从早亡的父母那里继承了二十一亩旱田。他是个胆小怕事的性子,看到今年收成不错,就早早揣着银子来交税了。
“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
方老二这样势单力薄的自耕农,正是衙役重点欺压的对象。本该由逃税士绅们缴纳的田赋,一层一层地堆在方老二的身上。那些衙役罗列各种名目,硬是要方老二的二十一亩旱田缴纳一石一斗的夏税,六石三斗的秋粮。
按照现在二两四钱一石的粮价,方老二一年要缴纳十七两七钱的折色银子。
这田赋是压在方老二身上的沉重负担。
刨去留存的种子和田赋,方老二一年只能收进八石五斗到自己家里。这还是账面上的,若是在往年,卖粮给粮庄时候还会被那些缙绅老爷咬一口。那些粮庄三两一石卖米,二两一石收米。为了缴纳七石四斗的折色银子,有时候方老二最后要贴九石粮食进去。
所以方老二很穷,到二十岁了也没有人给他介绍媳妇。方老二琢磨,以自己这没出息的性子是要穷一辈子,怎么也不可能娶上媳妇了。
不过今年,方老二的收入好了一些。实际收入家中的米面比往年多了一石半——全赖津国公为民做主,这些年在山东的各乡镇县城都开出了平价粮庄。如今粮庄和农民买米面一石给价二两三钱,向农民卖米面一石给价二两五钱,只赚一丁点薄利,大大实惠了方老二这样的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