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四人拜倒在地,皆都不敢打保票。
“这……看来又是一场国变啊。”张太后的眼中掠过了一丝绝望,可她终究跟随先帝也经历了不少事,虽脸上悲,却还是打起了精神,道:“哀家真是命苦,先是先帝驾崩,现在连皇帝也不知所踪,生死难料,而今京师危如累卵,哀家……哀家……”她想要哭,偏偏这个时候,却不得不强迫自己振作精神,冷着脸道:“哀家还能说什么呢,祖宗的基业就在这里,到了而今,也不是灰心沮丧的时候,更不该悲痛欲生,该做的是,做好万全的准备,四位爱卿都是先帝时的旧人,你们的忠心,哀家是知道的,你们放手去保卫京师,去想尽办法夺回天津吧,消灭妖兵,乃是重中之重,是眼下天大的事儿,所以尽管放手去做,不要有什么顾虑。即便……”她的语气变得艰难起来,却还是努力地保持着那端庄得体,道:“当初哪,当初那瓦剌人掳走了天子,朝廷没有妥协,现在也一样,也是一样的,咱们大明只有于谦,不能有其他,否则,哀家便是万死也无脸去见先帝,去见列祖列宗。你们知道了吗?”
四人立即明白了,张太后不是让他们去想办法营救朱厚照,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营救也已经迟了,她引用了土木堡之变的典故,意思就是说,一旦陛下被俘,朝廷应当果断与妖兵决战,同时立即立新天子,与妖兵死战到底,万万不能因为皇帝落在妖兵手里,就投鼠忌器,以防丢失整个大明社稷。
刘健的心里反而松了口气,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皇帝再不好,他对小皇帝还是有感情的,毕竟……这是先帝唯一的血脉,可是事已至此,连张太后都表现得如此的坚决,他便知道,自己可以从容做出决定,而不必有其他顾虑了。
于是,他与李东阳三人一起拜倒道:“臣遵旨。”
“去吧。”张太后别过脸,掩过脸上那已经掩盖不住的忧伤,接着伸出手,扶住了自己的前额,显得很是头痛,挥了挥手,以示这几人立即去做准备。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张太后还是几位大学士,除了压下心头的悲痛,做好捍卫大明安危的准备之外,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
第一千三十八章 大捷
回到内阁,刘健总算恢复了一些精神,他深知张太后忍着悲痛和自己说的话关系重大,营救皇帝,已经不是当下最重要的选项了,如何平妖,才是重中之重。
天津卫不能丢,京师也决不能出任何岔子,要稳定人心,要调兵勤王,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若是妖兵当真带来了皇帝被虏的消息,那么即刻,就要举行一场新的登基大典,太子殿下,也就是年弱的朱载垚,需立即登基为帝。
此时,刘健正色道:“先不急着调兵,先放出斥候,所有的斥候,包括锦衣卫,包括东西两厂的人,统统都放出去,调山海关总兵官即刻入京,京中三大营,协防京师,命勇士营负责宫中防卫,诸位……有何高见吗?”
众人默然,这显然是最好的办法了,仓促的出兵,只会给对方有机可乘,既然现在不急着救驾,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京师的恐慌还在继续,尤其是京师的兵马开始调动,一开始还有一些人认为这只是谣言,现在却再也没人不敢嘲笑这是流言蜚语了。
于是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已经有人开始举家想要西走,也有无处可去的人,惊恐不安地等待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京师之中,各门的城门已经紧闭,而这北京城,除了内城和外城之外,更多人住在城郊。
这百年来,京师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先的北京城,早就无法容纳这样的人口规模,所以绝大多数的贫户,都住在城外,那里也有市集,有无数的街坊,却没有任何城墙的保护,城内的人尚且还安心一些,可是城外之人,便感觉是朝不保夕了,在这朝阳门外,足足有十七个街坊,接近六七万人,有的人收拾了包袱,去乡下避难,许多人留下,却大多死气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