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天,魏军将士都沉浸于欢庆之中,日日酒肉不断。
不过,陶商在庆贺的同时,却在时刻关注着孙策的最新动向。
很快,那些散布于吴国的锦衣南卫细作们,便将吴军最新动向的情报,如雪片一般,一道接一道的送到了柴桑苏秦的手中,再由苏秦交到自己的手上。
陶商原本以为,孙策在经历此败之后,会退还建业,去舔食伤口。
这样一来,他就能抽身西进,先去击退了进攻江陵的蜀国大军,再等到主力步军疫情结束后,以十万大军顺江东下,前去扫灭吴国。
陶商的计划是这样,但显然,孙策并不打算配合他。
兵败的孙策,非但没有选择退兵,还从合肥一线,周瑜那里抽调了五千兵马,赶赴彭泽增援。
看孙策这架势,似乎是不夺回柴桑,誓不罢休,打算跟他在这里耗到底了。
不过,陶商却也知道,孙策这是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原因很简单,就在于柴桑太重要了。
眼下陶商新得柴桑,还没有站稳脚根,若是给陶商收取人心,坐稳城池,解除了西面蜀国的威胁之后,便可以十万大军顺流攻入他吴国。
而且,合肥一线,乐毅的两万淮南兵团,还将对他的吴国,进行两面夹击。
也就是说,魏国用于灭吴的军队,将达到十五六万之多。
就算孙策平定了山越,将国力压榨到极限,也最多也只能拼凑出七八兵马而已。
兵力上处于劣势,水军方面,魏军的水战能力,似乎也在渐渐赶上吴军,孙策很清楚,若不夺还柴桑,他就有覆国的危险。
所以,他必须要拼尽全力,趁着蜀军未退,陶商主力步兵尚被疫情困扰,无法赶来柴桑之前,夺回柴桑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