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页

吴克善知道不能再在这耽搁时间,多耽搁一刻,满蒙子弟就多死一片。于是他让鳌拜速去安排埋伏,自己则吩咐众人领亲卫将溃兵弹压住,能聚拢多少就聚拢多少。又选一稍开阔处,示意便在这里和追来的南蛮子打上一打,然后诱他们入伏击圈。安排这一切后,他打马叮嘱鳌拜一番。

鳌拜目送吴克善等蒙古王公离开,不时还在马上微微欠身回礼。等到吴克善他们走远后,他脸上神色一下就阴冷下来,策马调头疾驰,召来贝勒屯泰和副都统雍贵等人。

“鳌拜,真要伏击南人?”

屯泰对鳌拜的安排抱有怀疑,万一伏击不成,他们可就没法跑了。雍贵脸白的厉害,对伏击也不抱多大希望。南人可是狡猾得很,那贼秀才连诈死都弄得出来,伏击这等雕虫小技,对方能不防着?别偷鸡不成蚀把米。

一众满蒙将校都是头皮发麻,刚才和蒙古人对骂的厉害,那是死要脸子,真要留下和南人拼硬仗,他们心里都发怵。不想,鳌拜却是吩咐他们:“叫儿郎们向北疾行,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能停下!”

……

扬州南城,挤满了拼命翘脚向南边张望的大清文武。

大清的皇帝,年轻的天子福临也在城门楼上端坐着,可说是端坐,可左右的侍卫都知道,皇上这会比任何人都急。

从贼秀才城下被炮击,太平寇全军撤退,鳌拜领军追击已经过去两天,但却没有确切消息传来,那贼秀才到底死没死,现在成了扬州城内大清官员们心头的最大疑问。官员们碰面,议论得最多的也是这个,就好像贼秀才的生死是千古第一疑案般,让他们无比好奇,不把答案弄明白,他们怕是死都不肯瞑目。

鳌拜走后,顺治命索尼负责扬州城防,因为贼秀才被炮击,太平寇全军撤退的利好消息,城内清军虚火很高。顺治在前天也特意下旨大赏酒肉,好好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巴哈纳也奉旨列出了长长的名单,准备等鳌拜捷报传来,就大行犒赏。往各省的塘报也都备了下来,往京里的捷报也早早写妥,现在,万事俱备,就等东风了。

贼秀才一死,正如索尼他们所分析,太平寇必将分崩离析。那个南京的伪定武皇帝到时就任由大清搓捏了,弄得不好,这个伪定武和当年的永历一样,会吓得自己丢弃南京跑路。这样大清就能重演十五年前那幕——不费吹灰之力就再下明人的南都。

扬州今日真是好天气,风清气朗,阳光普照,坐在城门楼上,能见度极高,一眼能看出十来里地外去。

顺治很喜欢这种俯瞰一切的感觉,君临天下的滋味真是美,自从贼秀才崛起广东以来,他已经很少体会到这种滋味了。

第894章 又败了?

城门楼上风光独好,皇帝看着也是心情大好,可去年的新科探花郎叶方霭却不觉得有什么好。风景独好不假,可这风也大,冻得他耳朵生疼,两手也是冰冷,却碍于皇帝跟前不敢搓一搓,又或将双手放在袖间暖和一下。探花郎嘛,总得有个探花郎的样子。再说了皇帝都没怕冷,你一臣子怎的就能怕冷了。

叶方霭现在做的是翰林院编修的官,同榜的小同乡状元徐元文任的是修撰,和同年好友熊履赐一起为阿哥们进学,换在前朝,那便是东宫教谕,不出意外将来铁定入内阁的。叶方霭也想为阿哥们讲学,可这次皇帝御驾亲征,内阁也随行营办差,大学士巴哈纳点了他叶方霭的名,让他随驾行走,必要时为皇帝讲说汉人典故,这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事,所以叶方霭倒也不眼红徐元文他们。毕竟皇帝正年轻,阿哥们想成为新君,怕没个二三十年不成,所以真比起来,还是他在御驾身边行走的编修赚便宜,也许他这探花郎在仕途上会比状元郎更进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