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

此时他所面对的也大都多数是些记者朋友们,当然今天的场合不可能出现以前那种一拥而上的场面,但也不时会有端着酒杯的记者,过来简短采访几句,李晨新倒也是来者不拒。

“你好,木子,我是新狼网的记者李琪,很高兴今天能来参加你的庆祝会。首先祝贺你了,看今天的火爆场面,你的书一定能再次掀起一次购书的高潮的。”

“呵,谢谢,我记得你,美女记者嘛,不过说起来,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啊。”

“你也认识我,太好了,我可是也是你的木粉哦,你的书我可是也有买了十多本的,家里人手送了一份。你可以也给我签个名吗?”说完后,她居然立马从随身的小包里就掏出《品三国》和一支签字笔来。

看到签字笔后手不禁又有点抽筋的感觉了,无可奈何的他只好耸耸肩膀,帮她签上这个今天的第两千多个签名。“现在我看到签字笔和听到签名两个字都有点过敏了,不过,哪个要让美女都有特权的呢。”

“真是太感谢你了,木子,我可以再问下你两个问题不?当然是简单的。”

“可以,不过不能太长时间哦。今天可是还有不少人等着我们呢。”李晨新笑笑对这个马尾巴道。

第44章 淡淡碎花味

看到这里不禁让李晨新也十分的好奇,非常的想要打开这个小小的包包看看,里面倒底能装多少东西,怎么都觉得像是个次元空间袋的感觉,总感觉那里能放入无限的东西。

虽然才十六岁,不过中国可没有未成人禁酒令,因此李晨新也是喝了一口香槟后才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其实现在这股热潮绝不是个别现象,在过去几年里,已经有很多学者走红了,你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他们大都关注时事,眼光敏锐,善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尤其是他们对于许多公共话题敢于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的综合优势。

这其实折射出了大众对于专业性知识和高品位文化的需求,是对深宅大院里所谓高深学问走向社会的期盼。”

看着马尾巴在那不停的忙着记录,李晨新只好停下来先喝了口酒才又接着道。“早先,余秋雨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所以走俏,就在于他将高深艰涩的历史文化问题,用散文这种通俗的文艺样式诠释和表达出来。这也是学术的一种交叉性和边缘性突破,是纯历史或纯散文难以企及的。

当然,大众的接受度并不是检验学问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现在《品三国》的出现,也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原来学问也是有这样做的,而且在对现实问题和公共话题的关注和观照中,文化和理性也是很精彩的。深入浅出,直指人心,这也算是火爆的原因吧。”

记录了半天终于把这些都记好了的马尾巴也是长呼了口气,“那么你认你将如何面对现在外面很多的媒体对你的各种称谓和评论呢?”

“呵,这可是最后一个问题了,等下还有很多朋友等着呢。”停顿了下考虑会后,“其实现在的很多评价,没有一个合乎我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我更愿意称自己是‘萝卜史学’。第一,萝卜最平民。第二,萝卜最健康。第三,萝卜怎么吃都行,生吃凉拌,荤吃素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