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就发表评论说:“神秘木子的《品三国》,只是一次如同是香港小姐选秀那样子,靠用着神秘作者这个卖点来包装出来的好成绩。其作者也不过是有点文化知识的单田芳。”
最让中国理论家们不平衡的是,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大部头、大块文章,报纸上宣传,电视里讲座,可就是深不下去,别说是一般老百姓,就是相当一级的干部也往往是一头雾水。
要说那些理论不精采,那可是没良心,那是多少精英多少个日日夜夜“爬坡”、“翻山”才整出来的呀!有一位理论家曾就一篇得意之作发表感想:这篇文章有许多创新的东西,其中有些话非常经典,很快就会流传开的。可文章发表了几个月,经典并没有流传开来。
反而是这次的《品三国》中的许多句子却一下子给火了。很多看过书的人都对采访的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喜欢的句子。
而对于这些特别火的句子,在刚创立没多久的天涯社区论坛里也给汇总起来,编了一个《木子语录》的贴子,而那语录在论坛上的点击,更是短短时间就一路飚升,突破了十万点击的大关,而且随着网上的流传向着更高的点击冲去。
“诺,相当于现在的ok。”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如果别人惹你一下,你马上扑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这是什么,螃蟹!韩信肯定不是螃蟹。”
“我被你雇用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
“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
……
这时电视里一位扎着马尾的记者手持话筒介绍道:“现在我们在一家书店的门口,时间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了,可是在书店的门前如今却排满了队伍。现在我们随机采访几个群众。”
“你好,请问你是来买《品三国》的吗?”女记者走到一个差不多20左右的男孩子面前问道。
那男孩子看到镜头对着自己有点不大好意思,不过听到这个问题时还是很高兴的回答了她。“是的,我和好几个同学一起来的。”
女记者又问道:“那为什么这么晚了还要在这排队啊,明天不是也能买的吗?”
男孩子看着镜头还是不大放的开,忙把和自己在一起的同学给拉了过来。而那同学看来却是个十分喜欢出风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