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哐哐响起,那是鸣金撤退的信号。已经剩下不到三千人的叛军刀盾兵听到鸣金之声也无心恋战,纷纷掉头逃回。当他们穿过芦荡中的小道时,眼前的惨状也让他们目瞪口呆。而且他们可再没来时那般好运,芦荡之中的弓箭手不再客气,他们纷纷冒头朝着仓皇奔逃的刀盾兵放箭。也幸亏这是刀盾兵,他们有盾牌防身。三千士兵只付出了四百人的伤亡便成功的逃了回来。但即便如此,这四千刀盾兵也损失了一千六百多人。
待刀盾兵撤回,叛军大军毫不停留立刻撤离大寨,顷刻间翻翻滚滚退的干干净净。一个时辰前还气势汹汹而来,意图攻入对方营地阻止对方渡河的叛军,被歼灭三千多人后铩羽而回。常元图的自信心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后悔不迭,自己根本就不该动手的,盲目的自信让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对方这只兵马根本就不是自己手头这点兵马所能战胜的。
东边的战场上,士兵们正开始打扫战场。王源一边解下盔甲,一边目不转睛的注视着蜂拥撤离的敌军大队兵马,脸上满是疑惑的神色。他不明白的是,为何对方会派兵硬闯明知有埋伏的芦苇荡,这岂非是太过愚蠢的举动,明明昨晚上还吃了大亏,他们居然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冲过来,岂非是自找不自在。
之前王源之所以没有下令在对方刀盾兵攻来之时让埋伏的士兵放箭,原因仅仅是因为对方是刀盾兵而已。弓箭手的克星便是盾兵,箭支对刀盾兵的杀伤力有限,浪费大量宝贵的箭支去射杀刀盾兵是不合适的。那样做还是无法阻止对方通过伏击圈。
见对方刀盾兵的数量只有三四千人,王源果断的选择了正面迎战。只要能让对方后续援兵不继,这几千刀盾兵王源还真不放在眼里,毕竟自己的手头兵马也自不弱。或者说王源其实也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他也只能选择与之正面交锋。
然而,对方后续的兵马居然就这么直通通的冲过来,这便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王源是一点也没明白对方主帅的意图,如果他知道对方领军的太原太守常元图把自己让刀盾兵通过的举动视为兵力不足,甚至是凭空想象出一个空城计的戏码来,王源怕是要笑掉了大牙。
王源想不明白倒也不想再费脑筋了,此战又是一场大胜,加上昨夜的伏击,对方死伤兵马应该超过了四千人。总共两万余人的对手也只剩下了一万五千余人,也难怪对方主将选择了立刻撤退,再不识抬举,王源都敢于主动出击了。但王源当然还是不想和对方拼命的,目的便是保护渡河的行动,真要拼个你死我活倒也没那个必要,此刻叛军显然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剩下来的时间除非对方不长眼,否则渡河应该是不会受到打搅了。
第871章 援军
连续两天,叛军兵马再没有发动任何一次进攻。他们只在瓦岗寨外围游荡窥伺,但却根本没有敢于发动攻击。这也让唐军的渡河行动得以顺利进行。
两天时间,渡河船只几乎昼夜不停的往南岸运送百姓。每两个时辰便有两千多百姓被送往对面安全之所,两天下来,四万多百姓已经有两万三千多人被成功送到对岸去。虽然渡河途中也出了不少意外,发生了几只渡船在河中心颠覆惨剧,导致了数百百姓的溺亡和失踪,但这已经是相当好的结果了。
随着大寨之中百姓数量的减少,王源颜真卿等人的压力也逐渐的得到舒缓。只要再坚持两天时间,渡河行动便可大功告成。抵达南岸后便可沿南岸州府进行慰问鼓舞,之后便可迅速赶回长安一带大军之中了。高仙芝率大军在长安左近,不知道会不会有机会和长安守军交手,王源可不希望错过夺回长安的战斗,所以最好是一切顺利,那么自己便可早日赶回大军之中,参与夺回长安的重要战役。
所有人的心中现在其实最担心的不是外边的一万五千多叛军的虎视眈眈,他们担心的反倒是天气。他们祈祷的不是敌军的威胁,而是来自老天爷的威胁。他们希望不要刮风下雨,那样给渡河带来的威胁比那些敌军要危险的多。
不得不说这种心理很是奇怪。无视现实的危险而去杞人忧天,怎么想怎么觉得有些不正常。然而这却是大家的真实感觉。因为现在的唐军军民之中几乎每个人的心里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就是有王元帅在,恐怕没有什么兵马能够战败他。即便是兵力处于劣势,王元帅也能神奇的完成逆转,这已经是大伙儿的一种共识。
更何况眼下外边那一万五千多叛军已经在第一天就被杀的大败,更是让所有人都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老实说他们能在瓦岗寨外安稳的呆着都是一种幸运。很多人都相信如果王元帅想去击溃他们的话,怕是有一百种办法让对方崩溃。在军民们心目中,其实对王源已经有一种近乎盲目和狂热的崇拜,对王源也近乎有些神化了。
然而,对王源而言,他却没敢有任何的掉以轻心。虽然一切进行的很顺利,但王源从不会在事情没有彻底结束前便敢断定结局,特别是在眼前这种尚有许多让王源难以安心的局面下,王源更是不敢放松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