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页

虽然入楚还不到两年,但王孙胜对他这位保守的叔父已经颇有微词,早在楚昭王四年(前512)时,子西便在楚国崭露头角,当时吴国公子掩余、烛庸逃亡到楚国。令尹子常封给他们大量土地,安排他们住于边境,并为之修城,使其与吴王阖闾为敌。子西却认为这只会激怒吴国。经历过楚灵王、楚平王两代的挥霍,此时的楚国民生紧迫,不宜与吴国为敌。

虽然他的看法没有什么不妥,但从中也能看出他“凡事谨慎,不可妄动刀兵”的行事风格,前年楚昭王北伐他劝阻,今年司马子期提议乘机收复失地他也犹豫,如今拒绝王孙期的请求,其实也在预料之中。

王孙胜只能无奈地放弃大胆的计划,他现在是巢邑大夫,同时统领群舒事务,但若没有令尹和司马的命令,被安排在群舒的诸大夫是不会听从他命令的,毕竟他虽然贵为王孙,却资历太浅。

“我在朝堂中话语太过不足了……”经历此事后,王孙胜也意识到了一点,面对楚国这王族专政的制度,他觉得自己是能够更进一步的,但是首先,得依靠足够的军功增加自己的名头和实力!

一念至此,王孙胜将目光投向了位于群舒东北方的夷虎……

夷虎,也就是后世的合肥,这里为淮上噤喉,江东唇齿。得夷虎,可以西问陈、蔡,在楚国内部占有极大的话语权,北向徐、泗,就可以跟赵无恤争胜于中原,继续东进,则可以尽取吴国江北之地,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

……

吴王夫差八年,十一月初,姑苏吴城。

“大王,胥门将军来报,言楚军居巢之师攻入夷虎,将军兵少,无从抵御……”

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大起大落后,吴王夫差仿佛老了十岁,他疲倦地抬起头,说道:“夷虎?随他去罢……胥门将军能守住卑梁、昭关和庸蒲即可。”

昭关和卑梁是吴国在江北的两处要地,也是夫差的底线,至于庸蒲,是大江上的一处渡口,附近有一处名为“小孤山”的山峰,屹立于大江北岸,孤峰峭拔,与南岸山对峙如门,大江奔流到这里,因为两山相扼,所以十分狭窄,水流湍急,深险可畏。楚国舟师在这里经常要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前进,只要吴国的水军守住了这里,楚人就没办法和越国会师,就无法对吴国造成致命威胁。

虽然多次破口大骂王孙期,但现如今,夫差已经没功夫去夺回淮南江北的失地了,望着面前被烧成一片白地的姑苏之台,夫差的心里在流血。

在大夫逢同帅舟师回到大江后,与越国范蠡的水军在江门打了一仗,因为吴船长途跋涉归来,兵卒极其疲倦,故而虽然占了船只的优势,但双方不分胜负。

但夫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越国人退出了大江,返回越地,夫差正好带着两万残兵从乌江渡抵达江东,回到了吴国的本土。

他们回来的太及时了,当抵达吴城时,越国人正好攻破了外郭,杀入城中,就像吴人在会稽做的一样,大量洗劫财物,掳掠女子,勾践还一把火将夫差苦心营建的姑苏之台给焚了!

这座宫室,可是夫差耗尽人力物力,让伯嚭花了两年时间在姑胥山上营造的,重堂邃宇,层楼疏阁,连栋结阶,高台四周还栽上四季之花,八节之果,横亘五里,让夫差能在上面流连忘返,逍遥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