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无恤目视众人道:“故,天灾与德行无关,吾等岂能不如前人哉!?”
“上卿所言有理。”
看着对他这番话颇为认同的学宫士人们,赵无恤进一步说道:“故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他借用后世荀子的话,提出与其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还不如把它当成物来蓄养而控制它,顺应它而利用它!
这是赵无恤想要赵氏之吏、士、民都意识到的一点。
天道远,人道弥,蒙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不应该被动地适应自然,也应该主动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
这是此次救灾的宗旨,也是赵无恤希望学宫士人们牢牢记住的事情。
只有抱着这种心态,才能在愚昧和荒莽并存的春秋,开拓出一个伟大的,前所未有的文明来……
于是就在邻国诸侯卿大夫日夜祭祀鬼神,被动地等待,以期能感动上苍早降霖雨时,赵氏却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发动领地群僚,开始积极地组织救灾。
第935章 人道弥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这口号也就对受过教育的官吏和临漳学宫的士人们喊喊,对百姓,就算喊破嗓子也是没用的,后世科学教育几十年,老头老太太该迷信还迷信,因为中国人一贯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见神拜神见佛拜佛,若是发现无用,又会弃之如敝履。不过百姓能糊涂,负责赈灾救灾的官吏却不能糊涂,若是赵氏治下有哪个官吏不积极治灾,而是整日求神拜鬼,等待他们的不是奖赏,而是撤职查办。
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鬼神身上,还是相信他们的主君能力挽狂澜,创造奇迹?
若真能实现,那虚伪的旧神将坍塌,新的君主崇拜将建立。
故而,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赵无恤的理论,但赵氏的救灾事业,依然以此为基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邯郸郡各县伤于旱情,免除今年租赋,以苏民力。”这是免税降税。
“长子郡大旱,官府赐百姓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这是官方出面,出借粮食、种子和耕牛农具,希望能帮助百姓渡过灾荒,也避免了私下的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