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胡乱瞎说,万岁爷别当回事,听着笑一笑就是了。”庞德禄谦卑地笑道,“奴才一个没根儿的人,说这些话,真真算是纸上谈兵了。”
“也有你的道理在里头。”皇帝点点头,只是他心里还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个回事,“朕现在就担心着,外头的这几人,若是自己选了,只怕亲爸爸还是要怪罪的,特别是桂祥家里头的。”皇帝把书本放下,站了起来,别着手站到了书斋门口,看着外面的天色,“一定要小心谨慎,到底亲爸爸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这都是顶要紧的,若是选了这个人,反而让亲爸爸厌恶了,朕宁愿不选,就是桂祥的女儿再好,也是不选的,将来亲爸爸不舒心,朕心里当然难受。”
皇帝的语气十分坚定,“所以,这个事儿,暂时就放着吧。”
“万岁爷的意思?”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皇帝摇摇头说道,“别去管她了,径直,该怎么选,就怎么选。”
“万岁爷为何不问一问老佛爷的意思。”庞德禄说道,“她老人家看的人多,分的出好坏,若是她帮着您选一选,必然是不会有什么纰漏的。”
“朕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亲爸爸说,将来过日子的人,不是她,而是朕和皇后过日子,好不好的,最要紧的是自己喜欢,她的意思很清楚,最要紧就是喜欢,其余的什么门第或者是家世,是否贤惠,都无关紧要。”
这也是一种选择的方式,皇帝是十分佩服这种霸气的言论的,的确按照皇太后所说的,在帝王家,这些根本不重要,难道前明的那些小门小户出身的皇后,就对着朝政有很大的危害,就不能位列中宫,典范母仪?只怕也是不见得,慈禧太后是深刻的吸取了同治皇帝立后的教训,当年她原本属意如今的瑛皇贵妃为后,但是同治皇帝显然更为喜欢阿鲁特氏,因为这件事母子之间闹得有些不愉快,这倒是罢了,到底是母子,说说开也就是了,可因为这件事,同治皇帝对着瑛皇贵妃不甚感冒,特别是慈禧太后愿意带着瑛皇贵妃在皇帝身边出现的时候,更是有些冷淡,这种冷淡影响到了瑛皇贵妃的恩泽和宠爱,慈禧太后十分后悔,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出面干涉,瑛皇贵妃不会这么不受宠,说不定可以早些诞下皇嗣,不至于让惠庆公主成为了遗腹女。所以对于光绪皇帝立后选妃,她是一概不管,这一点,她有一次和光绪皇帝说的很清楚。
“过日子到底是你们过的,夫妻之间,皇帝你和嫔妃之间,别人是不知道内情的,再怎么亲近,也不可能知道夫妻之事,我给你选,自然是按照我的审美喜好来,我喜欢的,皇帝你不见得喜欢,若是将来你们夫妻和顺,那我算是有功劳,若是你们将来有了不高兴的地方,只怕皇帝你第一个就要埋怨我,就比如这世祖皇帝的废后,只怕也不见得多少差劲,只是世祖和孝庄太后不谐,故此迁怒废后,这样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事儿,我是不会做的。何况你自己选了皇后,若是不喜欢,丢在一边就成了,如果我选的,只怕将来还要顾及我的面子,这样你还要分心去宠爱自己不喜欢的女子,这就没必要了。”
慈禧太后说的话大约是女权主义无法接受的,这完全把女人当做可以丢弃的东西嘛,但是从作为太后,皇后将来的婆婆的角度来说,这是没错的,皇帝明白这一点,他很感激,但是也有些迷惘,“罢了,这事儿,就先放着吧,让内务府去选,选出来几个人,就是几个人,再在里头挑着就是。”他不准备再去选什么特别的人选出来,至于李鸿章的女儿,本不在秀女之内,若是骤然询问,只怕非议更多,将来只能看着有机会再定夺了。
现阶段皇帝不准备再继续插手,那么内务府的意思,就十分的重要了。
劈材胡同里面,承恩公府,桂祥如此端正神色说出了这么一番话,“你想不想当皇后?”
静芬大惊失色,如遭重击,脸上的血色顿时一下子刷的变得雪白,随即又血气上涌,整张脸涨的通红,身子摇摇晃晃的,好像一朵在风中摇摆的荼蘼花,“静芬。”桂祥继续说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咱们家,别都算不上什么,只有你,我的女儿,算得上是人中龙凤,许多事儿,不能瞒你,所以要来问一问你的意思,你想不想当皇后?”
静芬微微皱眉,这时候她突然镇定了下来,侧过了脸,“这话原不应该来问女儿的,阿玛。”
“宫里头有这个风声。”桂祥说道,“所以我要来问一问你的意思,你的姐姐是皇太后指婚的,好不好的,也就是那样子,所以我来问你,你的意思最重要。”桂祥到底还是心疼自己女儿的,所以先来问女儿的意思,“你若是想,那阿玛拼了一切,也要来帮衬着你。”
静芬摇摇头,任凭是谁,无论是否成熟,是否大度,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只怕都镇定不起来,她这个时候只觉得心乱如麻,摇摇头,“女儿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