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马不停蹄的到了军机处,礼亲王等人连忙迎了出来,把醇亲王请到了上首,他也不谦让,坐了下来,“礼王,各位大臣,我已经从皇太后那里得了准信,太后十分仁厚,咱们的意思她都听进去了,也愿意听咱们的,所以让我来找大家伙商量一番。”

孙毓文等人喜形于色,这下子松口就好办了,孙毓文连忙说道,“既然皇太后同意了这个,皇上也十分诚恳,那就请皇太后继续垂帘就是了。”

醇亲王摇摇头,“皇太后说了,金口一出,绝无更改,说好了皇帝亲政,太后撤帘归政,这事儿,就是不会改,所以我来找各位。”醇亲王环视四周,“问一问军机处大臣的意思,到底这事儿怎么办?”

几个人也同样陷入了沉思,这事儿不好办,不能违了亲政的要紧事儿,也不能打皇太后自己的嘴巴,醇亲王自己想不出来什么,只好来军机处求救,见着大家伙似乎也没主意,他焦急的看着礼亲王,“外头为了这事儿闹的沸沸扬扬的,若是再办不好,将此事稳下来,只怕是日子久了,两宫之间会生出嫌隙,到时候最不好当差的就是你们军机处了。”

礼亲王也无法,只好为难的看着底下的人,还是孙毓文,他朝着醇亲王拱手,“七王爷,王爷,下官倒是有一个主意,却是不知道妥当不妥当。”

“莱山且说。”礼亲王连忙说道,“咱们这些臭皮匠,集思广益嘛。”

“就是按照高宗和仁宗仿内禅例子,请皇太后训政就是。”

“啊!”醇亲王恍然大悟,“好的很!这个法子极好。”高宗皇帝禅位给嘉庆皇帝的时候,嘉庆皇帝虽然亲政,但每逢大事都要请示高宗皇帝,并且圣旨要用高宗皇帝的“太上皇帝之宝”才算是有效的圣旨。

第833章 训政意向(三)

想起了这事儿,醇亲王才觉得十分的妥当,孙毓文继续说道,“皇太后言明大小事务一概处理,圣心忧虑,所以皇上亲政是必然的,但是大小臣工们也只是担心,大事儿的把握上有些偏差,既然如此,那就请皇太后训政,大事儿皇上奏请皇太后,商量着办,小事请皇上圣断就是,我想着如此几年下来,皇上必然是可以顺顺利利的把朝政都接过来!”

醇亲王点点头,“很是,莱山,你说的很有道理,礼王。”他转过头对着礼亲王说道,“你觉得如何?”

“如此甚好。”礼亲王捻须点头说道,“如此缓缓图之,才能将各项事务好好的办下来,朝政不会生出什么大波浪出来,极好,莱山你这次立了大功了!”

唯一有一点美中不足稍微有些瑕疵的就是,高宗皇帝禅让之后,名义上是训政,可到底还是大权独揽,高宗皇帝信任和珅更胜过嘉庆皇帝,嘉庆皇帝在高宗皇帝三年太上皇期间简直是比儿皇帝还要来的悲惨,蜗居在毓庆宫之内,无人听他命令,甚至连皇后病逝也因为高宗皇帝忌讳病死这样的事情,只能是匆匆发丧,丝毫未见皇后威仪。到底这个训政要如何料理,这个事儿又要好好的谈一谈。

不过先奏请了皇太后再说后续的事情,醇亲王起身,整了整衣帽,递牌子求见,不一会慈禧太后就叫起了,到了里头,恰好光绪皇帝也在,礼亲王领班出奏,效仿高宗皇帝内禅的例子,请皇太后训政,慈禧太后半晌无语,大家伙心里惴惴不安,这时候倒是生出了一些疑问,是不是这个法子不好?

醇亲王微微抬头,看了一样光绪皇帝,皇帝这才开口了,“亲爸爸,儿臣的心思,也是如此,请亲爸爸多操劳些日子,帮着儿臣拿主意,这外头的多少事儿,都要亲爸爸来把关,儿臣虽然是读书读了不少,可这朝政的事儿,不是读书就学的起来的。”他也站了起来,走下了宝座,对着珠帘之后影影绰绰的慈禧太后鞠躬行礼,“儿臣请亲爸爸训政!”

“请皇太后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