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回到了安徽会馆,进了自己起居的小院子,女儿菊耦上前,亲自伺候老父亲换衣裳,脱下了暖帽,李鸿章的额头上都是汗水,头发也被浸润的汗津津的,菊耦吃了一惊,“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李鸿章半闭着眼,瘫坐在太师椅上,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今日在宫里头,这一番奏对,可不是好容易的啊。”
他定了定神,过了好一会,缓过神来,才对着女儿仔仔细细的说了今天御前奏对的事儿,菊耦一边帮着李鸿章把额头上的汗水拭去,一边听着李鸿章一五一十的说完了经过,末了才忍不住噗嗤一笑,“女儿早就说了吧,您这样思前想后的,是必然不成的,这会不就瞧见了?皇太后给您吃排头了。”
“您是皇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无论如何,您这个身份是变不了,女儿早就说过,这当差还是要谨慎些,您那么多的银子到处撒出去,给您较好的人不多,眼红你的人倒是真多了去,这会子不就是给皇太后数落了?该,真是该!”
菊耦巧言笑兮,李鸿章也不好发怒,只是苦笑,“为父这不是吃到苦头了吗?”
“不过皇太后有容人的雅量,大约是不会对付您的,您就放心吧。”菊耦又快又清脆地说道,她给李鸿章脱了外面罩着的朝服,将里面的蟒袍露了出来,丫鬟又奉上了茶,“我瞧着皇太后的圣意,从来都是只要尽心当差,些许的小心思,她只会一笑而过,不会苛责的。”
“女儿你怎么会如此了解皇太后的心思?”李鸿章听着菊耦的说话,不由得点头称是,“须知你未曾拜见过皇太后。”
“皇太后执政多年,她的风格,不要说女儿了,父亲您也不是一清二楚吗?”菊耦笑道,“只是父亲您当局者迷,女儿旁观者清,故此看的分明,您不愿意入京,皇太后不是也同意了不是?”
“那按照乖女你的看法。”李鸿章笑道,“为父能不能得偿夙愿?”
菊耦俏皮一笑,“这可与不可的,原本不是父亲决定的,可若您这么说了,皇太后想必是会成全父亲您的。”
养心殿内,一番人事的安排又开始了,孙毓文举荐了李鸿章,大家伙倒是不惊讶,第一个,自然是因为之前孙毓文在说这个事儿的时候就举荐过了,再者李鸿章政绩资历都远远超过贝子载凌,须知道载凌最大的优势就是宗室,而现在慈禧太后最不感冒的就是宗室,礼亲王小意的看着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对孙毓文的举荐人选,也不置可否,“大家伙是怎么看的?都说一说,军机处就是各地督抚的吏部,朝政得失全部就在用人,用人用的好,才是就办的顺,大家伙是怎么个意思啊?”
孙毓文如此一说,别人倒是也不好意思再说别的人选了,只有额勒和布算是左宗棠昔日在新疆共事过的,知道左李之间有一点嫌隙,为了左宗棠,他也决定要拦一拦,只是说了一个意见,“李鸿章自然是足够了,只是如今财政紧缺,李鸿章素来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仅仅比湖广的张之洞略微节省一些。”张之洞如今花钱是出了名的厉害,在湖北巡抚任上,铁厂官道铁路公营事业样样来的,官场上称呼他为“钱屠”,又开玩笑说,幸好湖北不靠海,若是让张之洞管水师,只怕是花钱更要翻倍。“财政紧缺,那么自然就不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追加款项。”
其余的人默默无言,新进的人不好多说话,这个时候还是闷声发大财才好,而董元醇摸不着慈禧太后的用意,看着样子,似乎也对着李鸿章不满意,李鸿章满头大汗神色惶恐的离开养心殿,不需要刻意打听,就能马上传出风声来,于是只好闭口不言,慈禧太后想了想,“这个事儿倒也不好办,那么就先搁着,就先议一议外蒙古总督的事儿。”
外蒙古初设总督,下面乌里雅苏台的区域,暂时不设置省份,只是分乌里雅苏台、库伦、乌梁海三大臣管辖,总督的这个人选,军机处差不多已经有了定论,一定是要顺应蒙古较为妥当,礼亲王举荐了崇绮,他是孝哲皇后的生父,又是蒙古八旗出身,回蒙古任职最为合适,慈禧太后点点头,此事就成了。
说句实话,外蒙古这里的官位人选,根本无足轻重,各个人最关键最关心的职位就是地方上的督抚和中枢的尚书,两个人进军机处,卸了部院的尚书职务,这一下子就空了两个尚书位置,一个总理衙门协办大臣,三个空位出来,就等着慈禧太后发话决断了,慈禧太后问了几个人的意思,大家伙对于这几个职位各有举荐,慈禧太后也只是听了听,就没再说什么,“我知道了,还有什么事儿没有?”
许庚身出班说道,他倒是第一次说话,“启禀皇太后,朝鲜方面和我们兵部提出求助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