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廷站了起来,扶住了这个翰林院的后辈,洒脱一笑,“我愧不敢当,请落座就是。”宝廷复又坐下来,环视众人有些唏嘘,“国朝这二十年来,虽然百花盛开,可到底这内里如何,大家伙都是清楚的,藩属心怀异心,八旗弊端甚多,吏治不清,土地兼并亦是严重,内有百病缠身,外有强敌环伺,稍有不慎,只怕是这几年洋务办下来的家底尽数就要折进去,宝廷不才,无济世之能,唯独只能用振聋发聩之音,警醒世人而已!”
一席话说的在座之人无人不佩服之极,不一会,外头自动请愿要打探消息的人疾奔了进来,“新任军机大臣有。”他拿着一个纸片子大声地说道,“礼亲王、景寿、额勒和布、阎敬铭、董元醇、孙毓汶、庆海,一共七个人!”
“礼亲王?”宝廷微微挑眉,捻须沉思,“那么说来,就是这七个人了。”
“不止七个人。”一个詹事府的洗马摇摇头说道,“还有一个!左长沙!”
宝廷恍然大悟,“那么看来军机大臣就是八个,如此甚好,八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竹坡公的折子,亦有对左宗棠弹劾之词,为何没有发落?这倒是奇怪了。”詹事府的洗马说道,“军机处唯独少了一个左长沙,没有在谕旨里面说明,留任还是罢免,只怕等会子还有新的诏书下发。”
太后居然如此宠幸左长沙?居然就留了他一个人在军机处?
慈禧太后重新洗了脸,上了妆,镜中一看,脸上的红肿被遮盖住了,让人看不出什么破绽,太医在一边回话道,“娘娘额头上的只是皮外伤,不打紧,幸好是冬天,不会化脓,只要落了痂,太医院有上好的修复膏药,一定会让娘娘不留下任何疤痕的。”
慈禧太后点点头,叹了一声,萧索说道,“额头的伤疤可以去,心里的伤疤怎么去?”
太医不敢接话,只能是低着头,慈禧太后摆摆手,让太医出去,夏守忠进来禀告,“军机大臣们都到了。”
慈禧太后站了起来,李莲英连忙扶住,夏守忠掀开了东暖阁的布帘子,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们都已经肃穆站在正殿之中了,慈禧太后升座,群臣跪下请安行礼,慈禧太后点点头,“都起来吧,今日是第一次见面,我就受了你们的大礼,日后寻常见面就不用跪拜了。”
旨意之中是以礼亲王为第一个,故此这个时候应该是庄亲王出面讲话,“请西圣的旨意,北宁大败,不知道圣心如何?”
“先惩治了那些该死欺君罔上的狗东西再说。”慈禧太后咬牙切齿地说道,北宁大败,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就是可以表明太后所坚持的南下之策完全失败,“你们先议一议这件事吧。”
礼亲王世铎站在班首,慈禧太后虽然没有明言,但是他当仁不让要先答话,“是!是!”世铎连忙说道,“请西圣爷示下,奴才等没有不尊的。”
礼亲王世系,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贝勒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实际上的长子,当时也是手握重兵的,但是他为人审时度势,知道皇太极势大,不可能与之争夺帝位,反而倒向皇太极,助其成为皇帝,皇太极就是历史上的清太宗,他即位之后,虽然对于自己这位兄长的兵权十分忌惮,一再削减,但是别的方面尽量予以补偿,即位没多久就封为和硕礼亲王,之后历代虽然屡有废黜,但是这一系还是牢牢的稳固了下来,代善为人得以善终,最紧要的一条就是不偏不倚,不插手任何多管闲事容易作死的事情,只是一味听从上意罢了,本代的礼亲王世铎在道光末年承袭爵位以来,素来以没有架子,态度谦和著称,特别对于慈禧太后,十分的态度谦卑到几点,李莲英朝着他下跪行礼,世铎乃至要跪下回礼,时人多笑之。
为人也颇为昏庸,早年他的子侄辈有许多欧洲游学归来的,世铎见漆面后问道:“洋鬼子的国家也下雪吗?”听着掩口而笑,回答说:“中国和外国同处一个天地之间,所以都有风霜雪雨。”世铎听了之后默然无语,罢免中枢和新任阁臣的旨意刚刚下达,四九城差不多的人都知道了礼亲王成为了名义上的领班军机大臣,一时间不免又是鄙夷,又是不得不认可,认可的是世铎身份在此,铁帽子王之首,恭亲王下野,论尊贵,世铎当仁不让,鄙夷的缘故自然就不用多说了,今日第一次召对就是如此,他自己毫无主见,只是要慈禧太后直接下旨,军机处承旨当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