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奋焦灼的心情中,等到月底,曾国藩的捷报终于到了。出人意料的是,领衔的不是一手料理军务,主持全般战局的曾国藩,而是坐镇长江上游,因为倚任胡林翼而得克保富贵的协办大学十湖广总督官文。曾国荃拼命争功,而他的长兄则刻意谦让,这两兄弟的性情,何以如此大异其趣,一时都不免困惑。
由官曾会衔的奏折中和折差所谈,京中知道了当时克复江宁的详情。自龙膊子掘地道,轰出太平门二十余丈的倒口,是李臣典的倡议,而且就由他在“地保城”与江宁城上,清军与洪军炮火互轰、昼夜不绝的苦战中,加紧开挖。到六月十五,地道完工,随即填上六百多袋火药。这天早晨,“忠王”李秀成,还抽调了一批死士,出城猛扑,湘军几乎支持不住,功败垂成。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六,在直射的烈日之下,引发了药线。事先由曾国荃召集部下诸将,征询志愿,排定冲锋的序列。原籍贵州黎平的朱洪章打头阵,第一队从倒口冲上去,“忠王”李秀成亲自领兵拦截,四百多人,全数阵亡。等前仆后继的第二队两千多人,一鼓作气冲了上去,才算站住脚,于是后队续上,分成三路,中路猛冲,左右两路绕城抄袭后路,洪军始有崩溃之势。
血战到夜,只见各处伪王府,纷纷起火,据说“幼主”洪福瑱阖门自焚,而“忠王”李秀成却是被擒了。
“洪秀全之子自焚了?”慈禧喃喃自语,想了一会,似乎另外一个时空里,幼天王奔走于金陵郊外,被人生擒之,不管如何,若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终究是后患无穷,慈禧眉头微皱,一扬眉,“诏令曾国藩务必找出来,此人下落不明,怕是此后江南难以安宁!”
“喳,李秀成已然就擒,李鸿章来报,说是曾国藩已然审讯李秀成了。”
“如今既然江宁已平,那就不能军法从事了,一概贼酋应由中枢处置,议政王,这一节你要好好叮嘱两江官军。”
“喳。”
第263章 金陵血色
湘军创始于太平天国起义时的地方团练。清中期以后,清朝的八旗、绿营等正规军风气散漫、严重腐化,战斗力低下,遇到战乱等重大危机,朝廷即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清查保甲,保护地方,所需费用均由民间自筹。可以说,团练创始之初,不过是防卫地方的民间武装而已。太平天国起义后,咸丰帝命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其本意与其他各省办理团练并无区别。但曾国藩却将团练一词一分为二,声言自己不办保甲而专办练勇,并以团练为基础,集合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营、水师,形成兵随将转,兵为将有,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的地方军事势力。
曾国藩还在雨花台大营,而曾国荃早就迫不及待得进驻江宁了,城方一破,提着雪亮腰刀的湘军将士们磨刀霍霍进了江宁城,对着这个围困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巨大城池,谁都没有手下留情,就算是这些所谓太平天国的王爷们,跪在路边五体投地瑟瑟发抖,依旧不能阻止这些人杀红了眼,昔日的人间小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前三日,城中的火光一直没有停下过,杀戮一旦被放出秩序的牢笼,再也控制不住,杀光了诸多王爷之后,按捺不住的湘军士兵终于开始屠城。
曾国荃披着大红色的披风,志得意满地站在天王金殿前头,慢慢走到丹陛之上,看到那个简陋粗俗却通体都是黄金铸就的龙椅不屑一顾,一摆手,“抬回去,融了。”
一群腰间鼓鼓的士兵抬着龙椅就乱糟糟地下去了,曾国荃倚在龙椅边上的香炉上头,懒洋洋得伸了个懒腰,前一日洪秀全的两个女儿受用了一晚上,今个倒是有些累了,曾国荃打了个哈欠,这时候,湘军士卒们拉了一群衣衫华贵的妇人出来,为首的单膝跪下,“大帅,这些是伺候洪逆的女官们。”
“什么女官,不过是洪逆的伪女官!”曾国荃不痛不痒的申饬一句,便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些神色慌乱的女性,押解的士兵嘻嘻哈哈地在她们身上摸几把,再呵斥叫她们跪下,曾国藩缓步走下丹陛,走过染血的明黄色地毯,用腰刀鞘抬起为首的一个女子的下巴,那个妇人神色惊恐地望着眼前穿着黄马褂的大老爷,曾国荃打量了一下这个女子,满意得点点头,“长得不错,说吧,洪秀全这厮的尸体在哪里?说出来的,本督绕她不死。”曾国荃淫笑,“本官还会纳她为妾,继续让她享受荣华富贵!”
“休想!”人群之中响起一声怒喝声,一个脸色刚毅的女子在人群之中朝着曾国荃怒视,“天王的圣驾,岂是你这个清狗可以瞻仰的!”
曾国荃微微一愣,转而掉头朝着那个女的走去,他的眼角还有一道长长的割伤,这是前日攻城留下来的痕迹,走到那个女子跟前,曾国荃微微一笑,手起刀落,一刀就剁下了那个反抗女子的头,鲜血飚射,溅到周围的妇人身上,那些人连忙尖叫逃开,又被士兵一把抓住头发,扔到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