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幻想依靠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力挽狂澜,任命柏贵暂署两广总督,指示“柏贵等当联络绅民,激其公忿,使之同仇敌忾,将该夷逐出内河,再与讲理。该将军署督等,办理此事,固不可失之太刚,如叶名琛之激成事变,亦不可失之太柔,致生该夷轻视中国之心……”。诸如此类圣谕一篇又一篇飞往广东。咸丰帝不知柏贵、穆克德讷等人早已对英法联军伏首听命,还一厢情愿地发号施令,极为可笑。最后,咸丰帝才有所醒悟,“今柏贵等既不能抽身出城,带兵决战,尚不思激励绅团,助威致讨,自取坐困,毫无措施,其畏葸无能,殊出意外”,也只能表现一下无奈的情绪而已。

咸丰八年二月初,署理两广总督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加入英国人组织的所谓“联军治安委员会”担任委员,广州地方大哗,不少原本对广州官方保有幻想的士绅对柏贵为首的广州政府失去信心,连夜逃出广州城,更有热血之人前往佛山镇投奔郭嵩焘率领的团练,准备反攻广州。前户部罗侍郎,在广州城陷数月后,上奏朝廷,初步描绘了当时广东的“群奸图”。“暂署巡抚江国霖,素性贪巧,失去库项,不知愧惧,犹复首鼠两端,每月逢一之期,率各官与夷人会面,受其约束”;“署按察使蔡振武,谄媚夷人,事事迎合……该夷视为大员,挟以弹压百姓”;“署总督柏贵,屡出告示晓谕商民……夷人反轻侮之,与将军、都统同被拘管”,舆论不容于叶名琛,讥其“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实际上,更该受到鞭挞的,应是上述汉奸群丑。

二月初三日,攻克广州长达数月之久的英法联军终于离开了广州城,离开了新上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沿着海岸线北上,那时候无畏号正在广州准备前往印度,站在船头的叶名琛听到英军指挥官得意洋洋地炫耀英法联军要北上去讨说法,叶名琛没有动怒,如今的他身为阶下囚,也没有资格动怒了,只是看着北去的白帆船,忍不住潸然泪下,在经历过道光年间英国人封锁长江入海口封锁漕运迫使朝廷就范的叶名琛看来,中国的国势又到了危若累卵的时候了。

第141章 公使北上(一)

芜湖,多云转晴。

坐镇芜湖,正在全力攻打当涂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接到了上海传过来的文书,曾国藩眯着眼睛看完了文书,捻须沉吟许久,边上的胡林翼不知发生了什么,连忙出言询问,曾国藩摇了摇头,长吁一声,“本来以为老夫只要管着江南发逆的战事便罢了,没想到洋人的事情还闹到我的头上了!”

“大人,此话怎讲?”

“英法美三国公使前往上海,投书于老夫,说要商谈事物。”曾国藩放下了文书,淡然答道。

“英法两国也就罢了,如今的事儿怎么还干系美国了?”胡林翼好奇地问道。

“哼。”曾国藩冷笑一声,“不过是想浑水摸鱼,狐假虎威罢了,瞧着中国如今闹着发逆捻贼,以为有机可乘,想捞几把好处,和英法两国一样。”都是来吸中国的血的!

“如今总督大人的要务是要平定发逆,这洋人的事儿,还是退给别人比较好。”

“正是,本官不比两广总督,有五口通商大臣的差遣,洋人的事物本官管不着,这就让文书回复,让他们找黄宗汉去,让老黄头疼,这些官司我可不去打,虽然洋人可恶,老夫也是恨不得灭了他们,可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最紧要的是发逆的事儿!”曾国藩放下此事,“再者说他们也可以去宁波府找穆杨阿么,他也是通商协办大臣!”

“总督大人明知故问,还在这里说笑。”胡林翼也诡笑,“如今宁波府可是有一半的洋人商人在哪里,若是公使们到了宁波府,万一那些军船吓到了穆杨阿这个洋人眼里的财神爷,提不起购买的兴趣,让今年宁波府购买火枪火炮少了许多,那些商人可要吃了自己国家的公使们了,为了此事,如今的洋人可是识趣的很,就别说宁波,从广州过来,就直接到了上海,浙江一步都没踏进去!”

“这样算是花钱买平安了,到底比白白赔什么军费钱要好!咱们还能用买来的火器平叛!”曾国藩摆摆手,“彭玉麟的水师都按上火炮了吗?”

“都按上了,按照大帅的意思,轻巧的火炮都按到了水师上,为防着安装不便,又重金请了洋人的工匠来协助安装,此外荣禄将军的火枪火炮也配备整齐。”

“好!如今咱们水师势大,长江左右发逆片甲下不了船,非是如此,老夫还不敢全力攻击!”曾国藩颇为满意,“就等着王锦绣、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全面出击,四下合围,灭此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