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后在,朕那里有不放心的,走,皇后,跟着朕一起去瞧瞧玉常在。”
“是。”杏贞被皇帝拉着手,温顺的走出了勤政殿。
……
咸丰六年正月十九日,李秀成部渡江抵达六合,做出意图北上进击在镇江驻扎的清军的架势,去年天京事变之后,江北的镇江、瓜州等地相继失守,江南大营的清军进扎天京高桥门、龙脖子,进逼秣陵关,江北大营则是扫清了镇江等地之后,移驻江宁对岸的江浦,浦口,会同江南大营,缩小对天京的合围之势。
这时候的江北大营恰好重建,兵多将广,物质丰盈,统帅德兴阿拥有兵勇一万五千余人,以浦口、江浦之间的陡冈、安定桥、小店一带为重点,分驻于西至江浦石继桥、高旺,东至瓜州、三岔河,北至来安,石冠集的广大区域内,绵延两百余里;长江内则有水师巡船往来游弋,以资接应,声势浩大。德兴阿甚至得意地给咸丰皇帝上奏道:“各路马步兵勇,或多或少,择要分布,有警则奋勇上前,贼多则添拨接应;祥厚一军驻扎石佛寺,无论何处紧急,皆可策应。”
说起来倒是天衣无缝,李秀成嘿嘿冷笑,帐内的部下不明所以,“清妖真是蠢透了,若是一万五千人择一紧要之地死守,我这万余人马必然是攻打不下去的,可如今这德兴阿自视甚高,自以为攻守皆有把握,殊不知如今分散部署,恰好可给咱们找住机会各个击破!”李秀成冷然吩咐道:“即刻传令水师部,先夺取天京和浦口之间的九浮洲,叫薛蛮子之部进驻乌衣镇,往南边压去,本帅自领本部,去三岔河和德兴阿会他一会!”
“可若是在滁州的李鸿章率军南下驰援如何?他的火枪厉害,恐怕薛蛮子抵挡不住。”一个将领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无妨,李鸿章不会南下的,我瞧着他行军出师的样式,从来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谨慎意思,西征回来之后,李鸿章便龟缩庐州府不出,直到旧年二月之后。”就是天京事变之后,“这才倾巢而出,跟在曾国藩老贼的后头捡便宜,如今江南局势乱的成了一锅粥,他李鸿章不敢来火中取栗的,况且若是他真敢南下,到了那时候,恐怕我早就解决了江北大营了,调转马头前来对付他了!”
二月初三日,德兴阿忘记了皇帝的旨意“固守为上”,派出部队由小店进攻乌衣巷,和薛蛮子大战了三日,薛蛮子的太平军奋起迎战,打败清军,歼敌三四千人。
二月初七日是一个明朗的天气,两个懒洋洋的斥候缩在营门后头晒着太阳唠嗑,一个年长一点的斥候伸了个懒腰,“今个咱们不当差,倒是清闲的很。”
第112章 再破大营(二)
一个年轻的斥候闭着眼睛,躺在地上打了个滚,“横竖咱们东边也没事儿,发逆都跟着在北方打着呢,东边安全的紧,大家当差也不过是过过场子,咱们大帅联营两百里,谁敢来送死呢。”
两个人正在闲话间,营门外隐隐想起了几声号角,站在三岔河大营上的瞭望探子用手搭着往东边仔细的瞧了瞧,不远处腾起了阵阵尘土,“这架势?恐怕不对!”瞭望的探子连忙挥动手里的铜锣。
“当当当~”铜锣声声嘶力竭地敲了起来,惊起林中的阵阵飞鸟,“有情况,全军戒备!全军戒备!”
两个斥候不明就里,却也连忙站了起来,隔着木栅栏望着外头瞧去,“我的天老爷,不会是长毛来了吧?”那个年轻的斥候双手拉着木栅栏,惊恐地说道。
不远处竖起了一个巨大的旗帜,那旗帜上头写着一个“李”字,那个年长的斥候打了一下年轻的头,“叫你瞎咧咧,乌鸦嘴!好的不灵坏的灵!赶紧地,拿起家伙,守好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