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长安城里歌舞升平,天潢贵胄们都忙着争权夺利,又有谁看到这国家早已得不成样子了呢?不说别人,就是离开长安之前的沈望舒,也从未想过懦弱的竟不止是皇帝,而是整个朝廷。这样的朝廷即便没有襄王这般野心勃勃的人,只怕距离末路也不远了。

路以卿闻言揽住了她的肩膀,轻声安慰:“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

然而就在路以卿话音落下的当口,却见那陆续出城的队伍中,一个骑在马上的高大身影突然弯腰,一把将个路边女子抢上了马背。紧接着女子的惊叫,男子的狂笑,路人的愤怒声接连响起——那是一个秦国俘虏当街抢了良家女子,可周围的官兵不仅没阻拦,反而帮他拦下了愤怒的人群。

护送俘虏回长安的不是卫家军,是钦差从长安带来的兵马。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百姓,反而护着敌国的俘虏嚣张远去,看得人何止心寒。

饶是路以卿对这个国家没有多少归属感,见到此情此景也忍不住捏紧了拳头,只觉心中一股火蹿得厉害。可她眼下什么也做不了,她只能拉着沈望舒离开,眼不见为净。

最后那个女子如何了,路以卿不知道,可西北百姓的怒火却是被点燃了。

之后又过去月余,长安城里传来了新的消息——梁秦两国休战,之前被俘虏的秦国众人具都护送回国,而秦国为此付出的不过是五百匹马和一千只羊罢了。除此之外,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皇帝决定和亲,那批俘虏将带着梁国的和亲公主风风光光的回国去。

消息传到西北,卫大将军有没有彻底寒心不知道,卫景荣先被气炸了。

彼时他恰好还在阳城,冲到路以卿面前便是一通抱怨:“小路你说,皇帝是不是没脑子?咱们是打了胜仗啊,怎么比战败了还憋屈?!”

路以卿这时已经心平气和了,毕竟读过那么多历史,比这憋屈的多了去了:“皇帝不过是忙着内斗,想要粉饰太平罢了。再说他那么年轻,所谓的和亲公主又不是他的女儿,别人家的女儿他卖着也不心疼。”

不过不管怎么说,延康帝都走了步昏招,至少卫景荣更有把握挑动军心了。

第85章 这笔生意亏了

时间总是匆匆, 转眼路以卿和沈望舒便在西北待了三年。

三年的时间说长也长, 说短也短。曾经让整个西北都激愤不已的和亲早已经成为过往,便是门前晒太阳的大爷大娘,如今都不爱跟小孙子说这段了, 因为说起来都觉得丢人。

而在这些长辈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对象始终只有卫家军——从以往卫家军保家卫国的忠诚勇猛, 说到如今卫家军衣食无忧的富足,再说到他们对卫家军的向往。

从小听着卫家军故事长大的小孙子含着手指满脸向往:“爷说卫家军里从来不缺吃穿, 夏天有新衫, 冬天有毛衣, 隔三天还能吃顿肉,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卫家军当兵!”

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便摸摸小孙子的头,笑道:“当兵可不只是为了吃穿,还得打仗呢。”他说到这里不知想到了什么,敛去笑意顿了顿, 才又道:“孙儿有志气,等你长大就去卫家军吧。”

小孙子并不懂爷爷为什么不笑了, 只问道:“那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

老大爷看看还没锄头高的小孙子, 随手比划了一下:“至少得长这么高,等你拿得动刀枪了再说。”

小孙子抬头看了眼爷爷比划的高度, 顿时鼓起腮帮子一脸泄气, 决定今晚开始就多吃半碗饭。吃得饱饱的, 也好快些长高长大, 长大参军就有肉吃, 有毛衣穿了!

西北之地民风彪悍,久战之处也少有畏战之人,与这小儿一般志向的少年并不在少数。他们或许和小儿一般想着参军混个吃喝,也或许少年热血未熄,想着保家卫国。总的来说,西北的百姓是不反感参军的,也是因此卫家军这三年来招兵的效果卓著,十万编制也早就满了。

有着十万大军驻守,凉州以西的西凉再次恢复了热闹。卫家军拱卫着边关,而在大军后方却慢慢建起了城池,名为西凉的城池不仅为军队提供后勤,也接受四方商贾往来。

西凉城门处,一身轻甲的卫景荣策马入城,马蹄哒哒奔向了城中一处宽大的宅院。

这宅子并不是将军府,可卫景荣来此却如归家般自在。门房见他来了也不拦,顺手接过卫景荣扔来的缰绳,还听他问道:“你家郎君在家吗?”

门房接住缰绳牵了马,闻言答道:“郎君在家,少将军自去书房寻吧。”

话音落下,卫景荣已然消失在门口了,门房的声音也早落在了身后——他不过顺口问一句,想也知道路以卿是在家中的。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人太宅,他来十次至少九次能逮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