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批俘兵抵达九江,凌寒认为,是时候开展政治改革了。
从降低赋税开始。
之前,他已经降低了一次扬州的赋税。
但还远远不够。
在历史上,从东汉末开始,到了三国时期,赋税非常沉重。
曹操大力发展屯田制度,农民每亩田地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有一半要上交官府。
如果租用过官府的牛,则还要额外再上交一成。
至于刘备与孙权,他们明面上规定的赋税,倒是没有那么重。
但经过世家豪族们的剥削之后,农民每亩田地自己所能获得的比例,反而要更小。
重税之下,农民耕种自然没有任何积极性。
留出第二年耕种需要的种子以后,他们每年收获的粮食基本只够勉强糊口。
若遇上打仗的时候,再被强征一波,便连糊口也做不到了。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民宁愿逃进荒山,最后葬身于野兽的腹中。
按理说,官府降低赋税,受到影响的只是官府。
作为扬州之主,凌寒若是想这么做,直接这么做便是了,不需要顾忌什么。
实际上却完全不是如此。
赋税高的时候,农民无法支付繁重税赋,就只有将土地卖掉,从此卖身于世家豪族。
原本需要上交给官府的税赋,转而由世家豪族获得。
这是一个君权衰落,世家强盛的过程。
世家豪族的土地兼并与农民逃户,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汉末至晋初的人口锐减,除了战争与时疫,另一方面便是,很多百姓并没有户籍,也不交税。
在官方的记载中,这些便是不存在的人。
因此,凌寒想要降低赋税,除了短期会面临钱粮减少以外,还要面临政治压力。
先前他趁着自己统一扬州豫章以外的各郡,降低了一成的赋税。
扬州并没有哪个世家搞出什么动作来。
这是因为,两场战争大胜,使得他在扬州获得了巨大的声望。
在没有彻底触及世家根本利益的时候,世家当然既不想,也不敢暗中跟他作对。
更何况,世家中也有许多人忠于汉室,视他为大汉的希望。
但这并不意味着凌寒可以肆意发布政令。
如果此刻他下令瓜分世家的土地,分给贫穷的百姓。
即使世家不能推翻凌寒的统治,也没办法鼓动平民掀起叛乱。
但扬州就不可能安稳了。
而他也会基本丧失从世家大族中招揽人才的机会。
要知道,在没有科举制的情况下,封建帝王所能获得的人才几乎全部来源于世家。
比方说周瑜,来自庐江的大族周家。
这些日子以来,凌寒时常与周瑜一同出行。
有时会听他吹笛,有时交代他去做事。
周瑜算得上凌寒在扬州的心腹之一。
但如果凌寒下达这样的政令。
即使周瑜本人能够理解,他的家族也一定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一种类似于卸磨杀驴的举动。
当然,凌寒也不可能下达那样的政令。
即使是现代社会,类似于世家的剥削也从未间断。更何况是生产力落后的封建时期?
再者,尽管他对这个时代的平民充满同情。
但也还没有大公无私到,完全不顾及自己人的利益。
如糜氏,从一开始就跟随着自己,唯一的期望就是有朝一日能让糜氏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