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这件事便是庄敬负责,之后的岁月里,他和纪纲几次谈起这个宝藏,都在感叹要是能找到并据为己有的话,又何必去败坏名声敲诈勒索、打官盐的主意,弄到的钱虽然不少,但对造反这种靡费巨万的营生来说,却不过是杯水车薪。
俘虏建文帝后,庄敬也想撬开他的嘴巴来着,无奈建文一问三不知,庄敬又不敢用刑,只能打消这个念头。现在见常森竟主动说出,他当然喜出望外,旋即冷静下来道:“你不是诳我来着吧?”
“如果说这世上还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我。”常森冷声道:“我是何许人也,岂有说谎的道理!”
“那倒是。”庄敬点点头,发问道:“宝藏在哪?”
“现在不能说。”常森缓缓道:“这笔钱是陛下复国的专款,等陛下同意出山,再造乾坤时,我们自然会拿出来!”
“这样就没得谈了。”庄敬两眼一眯道:“你必须把宝藏交出来,我可以让你跟着建文去东陵!”
“哈哈哈……”常森放声大笑道:“这买路费也忒贵了点!”说着一拱手,迈步便往外走道:“看到你们这么在意陛下,我也放心了,咱们就还按照约定来吧!”
一边往外走,常森一边心里默念‘一、二、三’,还没数到三,便听身后庄敬出声道:“等一下……”
常森嘴角摸过一丝不可察觉的冷笑,站住脚转过头,一脸不耐烦道:“怎样?”
“将军别急,我们好好谈一谈。”庄敬苦笑道:“这边请。”
第0750章 吕太后
朱允炆之所以能越过他的叔叔们,当上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皆因为他父亲,大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的缘故。
元至正十五年,在攻占太平府的军旅之中,朱元璋的长子朱标降生。长子的降生,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他兴奋的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朱元璋十分喜爱自己的长子,也对其抱以极大的希望。待其稍长,便让他拜宋濂等名儒为师,接受最好的教育,为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做准备。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称吴王时,立其为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建极称帝,朱标又被立为大明太子,从而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
朱标尽管生于安乐,但并无纨绔之习,他生性聪颖、性情忠厚,颇能领会,而且还尽心受教,对宋濂等人言必称师父。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十分满意,洪武十年,朱标二十二岁时,便下旨令今后一切政务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让他‘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