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页

“回皇上,”朱九马上道:“那些举子从案发那天直到如今,还都在贡院里头关着呢。他们既不能回家,又都无事可干。虽然朝廷供给他们吃食炭火,倒也冻不着饿不着,可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就会闹出大乱子的。”

“唔。”朱棣点点头,赞同道:“要尽快重考,让杨士奇担任主考官,重新出题重新考试,这次一定不能再出乱子了!”

按说皇帝发话,黄俨就该派人去把杨士奇召过来,可他也不糊涂,知道案子还没审清呢,皇帝就说要重考的事儿,这不是暗示他们要尽快结案么?草草结案的话,势必无法刨根究底,那岂不是说这一场纪都督又败给王贤了?纪纲的输赢,黄公公并不太放在心上,他担心的是自己刚才说王贤的坏话,显然没有摸准皇帝的想法,这会不会引起皇上的反感呢?

没办法,他虽然也算是老臣了,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伺候皇帝的死太监。

“怎么?”朱棣见他愣神,沉声问道:“你有不同想法?”

“臣没有不同想法,”黄俨忙定定神道:“只是想到这样一来,那边的案子必须要加快结案了,谁有罪谁无罪,总得交代清楚才好开考。”

“也不用那么快结案。”朱棣的心思真的很难揣测,只见他摇摇头道:“案子该怎么审怎么审,不要去干扰法司。”

“是。”黄俨心情一松,却更加迷糊了,不知道皇帝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他不明白,却有人能明白。毕竟十几年的书不是白读的,刑部尚书吴大人和左都御史刘大人,就从皇帝扑朔的旨意中,琢磨出许多道道来……

永乐皇帝的圣意难测,但为臣者却偏偏要揣测圣意,不明白皇帝什么意思,把差事办得违了皇帝的心意,那可就轻则危急仕途,重则要啷当下狱的了。所以两人借着商议案情的机会,凑在刘观的签押房中,屏退左右商议起来……

吴中苦着一张脸问道:“刘大人,您说皇上一面下令尽快重考,一面又命我们按部就班,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呵呵,思正兄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刘观却淡定地笑道:“皇上的意思还是挺明白的,你想想,重考的主考官是谁?”

“杨士奇。”吴中心说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籍贯?”刘观又问道。

“江西……”吴中说着有些明白了:“一个江西籍的主考犯了事,钦点的继任者却还是江西人,这说明皇上不认为朝中有赣党。”

“应该说,皇上不想让天下人认为,朝中有个赣党。”刘观沉声道:“所以此案不宜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