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明朝的中央衙门,都是在皇宫门外办公的,唯有两个部门除外,一个是六科、一个是内阁,这两个部门在午门内、紫禁城中办公,后者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倒还好理解。前者区区一个七品衙门,却也能在紫禁城中理事,可见其职权之重,在大明朝的地位之超然。
所谓六科,对应的是朝廷六部,刑科和刑部对接,吏科和吏部对接。其长官是六位都给事中,都给事中之下有左右给事中,另外还有给事中若干名。都给事中官不过正七品,权柄却极重,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其中最牛的一项权利是‘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即是说皇帝颁布的一切敕令,都要经过六科之手,如果六科认为皇帝下达的旨意欠妥可以封还,更可以直接驳回朝廷百官的奏章之违误。
而且每一科都对其负责的一部拥有极大的检察权,部中大事小情都要报送六科监察,若有违法之处,将遭到给事中的弹劾。皇帝交办各部的差事,也是由六科监督,若有逾期同样会遭到弹劾。所以六科其实就是皇帝监督百官的耳目,权柄之大,超乎想象。
也正因为如此,在当初设计官制时,太祖皇帝特意将六科的品级定得极低,为的就是防止六科做大,凌驾六部之上,成尾大不掉之势。这样给事中虽然权力大,却不过七品,面对二品大员时,还是要保持尊敬。而部堂高官同样也得尊称都给事中一声‘科长’,形成了权力制约的平衡,可见太祖皇帝权术之高明。
王贤要去的,便是刑科。因为刑科除了直接监督刑部外,甚至还被赋予了制约北镇抚司的权力。大明祖制,锦衣卫抓人,须有驾帖发下,须从刑科批定,方敢行事。也就是说,锦衣卫并没有直接抓人的权力,必须先由皇帝授出驾帖才能行事。而且光有驾贴还不行,拿人事由还必须经刑科给事中‘佥签’,并付以签署详细的批文才能拿人。
这是太祖皇帝晚年,深感特务政治之害,特意制定出来约束后世皇帝的。然而朱棣虽然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但岂能让自己的爪牙受制于他老子的几句屁话?
要是那样的话,朱棣也就不会跟他老子所立的皇帝夺江山了。所以这条祖制早已经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了。当然表面上,是那纪纲肆意妄为,置祖宗法度于不顾,敢绕过刑科胡乱抓人……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纪都督是给皇帝背黑锅了。
第0539章 铁肩担道义
在那个‘瓜蔓抄’的年月里,要抓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若是每个人都需要皇帝亲自下旨,那朱棣啥也不用干了。为了免却麻烦,让锦衣卫行事方便,朱棣给予锦衣卫空白驾帖,也就是说,锦衣卫可先抓人后禀报。
不过为了监督锦衣卫,大明祖制是在抓人之前,应该将驾帖先在刑科佥签,作为抓捕前的审查和抓捕后的勘合。但纪纲在得到皇帝的默许后,根本不鸟刑科,向来是先拿人后关白刑科。但人都已经抓了,再通知人家刑科有什么用?就算刑科不同意,他们还能放人不成?所以刑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锦衣卫的监督都是有名无实的。
然而王贤已经喊出了还权于刑科的口号,规定日后北镇抚司抓人,必须要经过刑科给事中在驾帖上佥签。甫一上任,就给自己戴上紧箍的行为,看上去确实挺傻,但是现在签发驾帖的权力握在纪纲手里,要抓什么人,根本不是北镇抚司说了算,所以对于王贤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是他在拉刑科下水,帮自己分担来自纪纲的压力。
但问题在于王贤没有事先打招呼,难免会让刑科那帮人觉得有被算计的感觉,所以他得亲自来一趟,跟这帮死脑筋的家伙解释一下。
当他进入刑科低矮的院落时,却发现八名身穿七品官服的官员,竟都站在院中迎接他。王贤不禁一愣,他知道这些人肯定不是因为趋炎附势,才会来迎接自己,不然可丢尽了铁骨言官的脸。
八人齐齐朝他施礼,王贤也不托大,抱拳还礼道:“杨科长和诸位大人实在多礼了。”
那为首的刑科都给事中杨彦抱拳道:“我等出迎,非是为了大人的官位,而是感谢大人维护了朝廷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