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威廉皇储一怔,“我是女王陛下的第一个孙子。”
明圣帝点一点头:“我也有外孙,可他们不会有胆量对我拔刀相向。”
“皇帝陛下!”威廉皇储绷紧身躯,“在我的心中,德意志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晚间侍寝,李容发试探着问道:“主子,今日可有收获?”
“难了!”明圣帝长叹一声,“俄罗斯贪得无厌,德意志好高骛远,奥地利不务国是,这三个能左右世界局势的大国皇储,守住祖宗基业、独善自身便是不易,指望他们襄助大清一程,难呐!”
“这——俄罗斯皇子确实聪变,威廉皇孙么——傲气固然有,德意志的强大也是事实,如果说服他们的其中一个牵制英法,对大清来说未必不是幸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吉利是世界第一殖民大国,法兰西又是民权政体,德意志为后起之秀,哪里能轻易耗得过他们?”明圣帝斟酌片刻说道,“按咱们之前商议的办吧。”
伴随护卫力量的增加,德奥俄使团很快听到传言,日本间谍有意在大清的势力范围内行刺三国皇储,挑动大清与三国战端,籍此趁火打劫,彻底扭转被大清压制的局面。
大清没有日本的驻外使馆,三国使团一方面要求皇储返程、一面致电日本外务省,要求其对谣言作出回应,并保证不会发生对本国皇储不利的行径。
最初的计划,李容发要安排死士,冒充东瀛细作行刺尼古拉皇储,借此挑起俄日两国战火,但年未弱冠的尼古拉皇储比明圣帝预想中更为睿智,反倒是奥匈帝国的鲁道夫皇储,反倒有些南唐后主的风采。为免弄巧成拙,只能耍一些虚虚实实的把戏,多多少少可以让三国对日本产生一丝猜忌之心。
日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新官上任的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很快宣布了”联合英法俄,日占朝鲜、俄据蒙古、英得南掌、法吞越南”的外交目标。
大清在道义上并不占上风,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对外透漏了中俄密谈的内容,伊藤博文将瓜分政策视作对清廷的回应和报复。
“叫洪仁玕来。”明圣帝心里清楚,如果再组织一次八国联军,她没有任何把握进行有效应对。
主政的洪仁玕匆匆赶到:“奴才给皇上请安。”
“罢了。”明圣帝吩咐道,“拟一道旨意,给予德英俄法美五国关税优惠待遇,至于每个国家给多少,你自己去定吧。”
“这——”洪仁玕大惊,“皇上,大清的工商业方兴未艾,眼下的时局,对德俄有所优待情有可原,英国对大清居心叵测,法国是咱们的手下败将,美国远在万里之外,一旦给予优惠,冲击国内工商行业事小,连皇上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请皇上三思而行。”
“事有轻重缓急,埃及有位阿里国王,也曾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独立帝国,因为英法干预,到底是功败垂成的结果,大清如果足够强大,咱们又何必看英国人的脸色行事呢?”明圣帝捏了捏额头,“拟两道电报,从今往后,咱们北紧南松,教醇亲王不要轻易得罪法国人,至于朝鲜,应尽早变为大清行省,所有倭人一概不留,更不许他们与东瀛通商交好,倭人的船只不许经过大清海域,好教他们知道大清的厉害。”
洪仁玕只得应允:“嗻!”
作者有话要说:到现在都没想清楚下一篇写什么——实在不行,再写一篇红楼同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