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与洪仁玕行礼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英法德美诸国列强,都有上下议院行使立法监政、通达民情之权,咱们大清虽然建立了议政院和咨政院,这些年也没有妥善利用起来,依朕看来,还是要有所进益的,早前让六额驸这个首辅大臣调任议政院院长便是朕的一番长远苦心。”明圣帝说道,“议院的重担,不能让六额驸一人承担,朕看这样吧,四额驸与恭亲王去咨政院做副院长,所有未在阁部、军中兼差的王爵、额驸,都去咨政院挂个名,内阁的差使,交给钟亲王与洪仁玕办理,曾卿举荐李鸿章,那就让李鸿章接任他的内阁副总理大臣一职吧。”
这一招极狠,除钟亲王等少数亲信外,内阁几乎排除了全部高层宗亲外戚,同时,汉臣的军功势力也急速衰退,反倒是太平军降将,颇有布列朝堂的阵势。
此时的大清帝国,事实上出于外患重重的局势之下。
天道二年正月,英法使节联袂进京,向明圣帝提出了三分东南亚的要求。
所谓三分东南亚,意及法国占领越南南圻和万象、巴塞、高棉三国;英国割据缅甸;南掌与越南中圻、北圻归大清所有,暹罗国运,由英法两国共同决定,大清不能对此进行任何干预。
这对大清国的宗主权是极大的挑衅,然而,出乎百官意料之外,明圣帝并没有反对的意思,她的唯一条件是,从今以后,未经大清允许,英法两国不得以任何形式对云南、西藏、广西派遣教士、商人以及军队。
另一方面,由于曾剃头调离朝鲜,汉城的排外势力开始反弹,天道二年六月,壬午兵变爆发。
奕譓主政朝鲜,不顾李鸿章反对,改变了曾国荃关于“大院君与闵妃相互制衡、大清不直接参与朝鲜内政”的既定方略,意图逼退更加强势的大院君,挟国王以令朝鲜。
此举直接引发了大院君势力的不满,加之闵氏乱政,反对大清总监府干预朝鲜内政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在潜伏朝鲜的日本浪人推动下,欠发饷银的旧军终于在汉城起事,对总监府和王宫同时发起了进攻。
大清在汉城只有一营兵马,奕譓不敢莽撞,在李鸿章的建议下一面传发电报向朝廷求助,一面收紧兵力,死守总监府。
“岂有此理!”明圣帝大为震怒,“曾国荃在朝八年未有一乱,孚亲王初至朝鲜,便酿成这般祸事,朕的脸面都被他丢尽了。”
钟亲王赶忙求情:“朝鲜对大清素来阳奉阴违,九弟德望不足,汉城又有倭国浪人阴谋颠覆,所以才酿成今日祸患,请皇上先定朝鲜之乱,尔后再治孚亲王失政之过。”
明圣帝压了压怒火:“拟旨,着北洋水师参将邓世昌统帅主力舰五艘援助汉城,再命陈玉成率兵一协,克日入朝平叛,钦此!”
钟亲王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玉成自不必说,邓世昌是在中法海战中立下战功的新贵,短短两年便自从四品管带迁升为正三品参将,也不知多少弹劾奏折因嫉而出,明圣帝全不理会,对邓世昌恩渥愈厚,他也因此变成了北洋水师中的实权派人物。
邓世昌也没让明圣帝失望,接到电报厚自威海卫出兵,克日跨过黄海,直接在仁川登陆,率领陆战军赶在陈玉成之前解除了总监府被困的危机。
闵妃业已逃出汉城,孚亲王大为光火,以陈邓二军为倚仗,很快驱逐王宫乱民,将朝鲜王室牢牢掌控在了手中。
紧随其后,孚亲王以朝王李熙之名,对汉城乱军进行血腥镇压,作为倒清势力的核心人物大院君当然变成了重点清算对象。
李鸿章向奕譓建言:“奴才有一计,可安朝鲜局势,请王爷深思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