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周边一排排站开的丫鬟侍女,身旁那精致的黄花梨桌椅,还有旁边吹拉弹唱,专门从太原请来的梆子戏班堂。对许多贫民百姓而言,做梦也想象不到这等奢侈。
这还仅仅是东路一个普通州地,若是到了太原诸处,这所宅院的主人便又是土包子了。
众商贾正在交头接耳,轻言浅笑,这时一个穿着蓝绸长衫的管家出来,含笑道:“诸位,张老爷子到了。”
一个五十余岁的老者在一干侍女的搀扶下出来,他须发半黑半白,身材高大,举手投足间颇有威严之气,显然是久居金钱权力中心的人物。看他出来,在座商贾纷纷拱手作揖,连称“张老爷子万安。”
由不得各商贾不恭敬,这张老爷子张万山便是原东路参将张国威的族叔,张国威在东路镇守多年,触手无孔不入,东路所有能赚钱的产业,哪个他没伸手?田地,粮油,布匹,棉花,畜牧,矿山,等等等等,都有张家的身影存在。
张万山老奸巨猾,手段狠辣,对竟争对手从不留情,除非答应他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条件。在场商贾或许有些人是外来的强龙,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张家就是东路的地头蛇。要想在东路这块地方经商营业,谁敢不听张家的号令?
便是张国威调任到镇城,但张家的影响仍在东路深深存在。
见众商贾施礼,张万山呵呵而笑,拱手团团作个圈,略略提高声音说道:“诸位,让老朽来引见。”
他指着身旁一穿着绸袍,头戴六合一统帽,神情颇为精明的中年人:“这位便是范家的大公子范三拔,范大掌柜,诸位多多亲近。”
第344章 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范三拔对众人作了个罗圈揖,含笑道:“三拔见过诸位掌柜。”
下面商人都是还礼,很多人抑止不住内心惊讶,交头接耳起来。
久闻山西介休范家之名,彼明初便在边塞进行贸易,传至其父范永斗时,已是张家口一带有名的大商人。也是最早与满洲人贸易的商人之一,史载其“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也是清初顺治策封的八大皇商之一。
传闻范家家资数百万,粮食、棉花、食盐、布匹、煤炭、茶叶、药材无不经营,特别以粮食棉花为重。族内人才济济,晋城、长治、祁县,太原、大同、张家口等地无不设铺。
他们家族精通数学、珠算、会计等计算技能,还有大量的语言天才,族内很多人通晓大明各处方言,塞外满蒙诸语,甚至后世与俄罗斯贸易后,他们中还涌现出大批精通俄语的人才。最后贸易发展到欧洲后,族内又多人精通西洋各语。
这种本事,其实当时山西各地商人普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