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页

次日上午,正德率内阁大学士们亲自来国公府吊唁,杨廷和首先代表皇上和群臣诵读悼念祭文,宋楠对张懋的过去本知之甚少,听了这祭文之后,也不免为张懋的辉煌过去赞叹不已。

张懋九岁袭公爵之位,随宪宗皇帝西苑骑射,射箭三发连中,宪宗赐予金带奖励;之后奉命领军,曾驻守陕西、山西京畿各边镇,在居庸关、黄花镇、喜峰口、古北口、燕河等长城内外关隘重镇与鞑子交战百阵,受伤数十次,数次生命垂危。回到京城之后,总督团营,勤于团务,扩充兵力,增强战力,功勋卓著。历经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四朝,均为皇家倚仗,是历代皇上最信任的勋戚之一。这样的经历,在大明朝绝无仅有,仅此一人。

“呜呼,国失懋公,天地变色,百川含悲;大明骤失砥柱栋梁,吾皇失却忠贞之臣,国之悲事,奈何若何?朝廷上下,号天泣血,泪洒粘土……今此拜祭,聊表君心,吾辈为臣,化悲为励,化痛为忠,勉力承志,以补卿失。乌呼哀哉,尚飨!”

杨廷和念完祭文,将祭文放在火盆中烧掉,咻咻冷风吹过,祭文瞬间变成飞灰飘飘荡荡随风而去,遍布灵堂之中,众人躬身而立,垂首默默致哀。

随后正德亲自拜祭,群臣依次进灵堂拜祭,待拜祭完成之后,张永手持圣旨高声宣旨,张仑率国公府上下跪在庭院中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英国公张懋一世忠勉,今闻噩耗,朕不胜唏嘘;望公之亲眷子侄节哀顺变,继其遗志报效朝廷;今追封英国公张懋宁阳王爵位,谥号恭靖,赐金冠玉带随殓。张仑袭英国公爵位,加团营总督之职,府中子侄女眷各有封赏,钦此!”

张仑哽咽高呼万岁,接过圣旨站起身来已是满脸泪痕。

爷爷去了,自己袭了爷爷的爵位和职务成了国公和团营总督,但为何心中忐忑难安?未来国公府的命运又将如何?张仑一片茫然。

第599章 政策所限

治丧三日后,张懋灵柩下葬,浩浩荡荡上千人的送葬队伍护送张懋葬于丰台长辛店连山岗上的张氏墓园之中,那里长眠着第一代英国公,张懋的父亲张辅;和父亲张辅一样,他们没能过七十五岁的关口,享年均为七十五。

张氏墓园中还安葬着张懋的发妻陈氏,张懋之子张仑之父张锐,以及国公府诸多去世的亲眷;按照张懋死前遗愿,灵柩和发妻陈氏葬于一处,封土造陵,巨龟驮碑,安眠于大地之中。

老公爷过世,小公爷替之,看似平静的交接,但在宋楠看来,却并不简单。张懋新丧之时固然无人会出来反对,但长久之后必有隐忧。原因很简单,张仑不是张懋,没有张懋那般辉煌的过去和能力,张懋在世尚不足以完全镇得住团营的侯爷们,凭着张仑的本事,想坐稳团营总督之职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站在宋楠的立场,固然希望张仑能稳住局面掌控团营,但宋楠明白那是不可能的,用不了多久,极有可能便在此事上发生争执;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的英国公,想镇住老奸巨猾的团营侯爷们,这对张仑来说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仑虽不像其他勋戚子弟那般的纨绔无能,但毕竟经历不多,若非当年在新平堡一役中解救了皇上,他恐怕至今毫无寸功。而就算是那一次的功劳也是得益于宋楠的事前安排以及蔚州卫数千兵马的拼死血战。

但宋楠现在还没法解决这个问题,宋楠的能力尚不足以让张仑稳坐团营总督之职,一切只能走一步行一步,起码在短时间内,没人会冒头来提及此事,将来的事情只能见机行事了。

宋楠眼下要处理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正月初七那天,年前朱凤桐接洽的各地商贾便陆续赶到了京城,适逢老公爷治丧期间,宋楠也无暇分身接待,一直由朱凤桐带着童阿虎和万大宝等人接待他们,安排住处参观白纸坊工地等事宜。如今老公爷入土为安,英国公府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也该去见见他们了,大事还等着自己和商贾们商定拍板才是。

正月十二,宋府大厅之中满堂济济,各地来的商贾被请进宋府之中,满堂操着吴侬之语和徽州方言的商贾们济济一堂,宋楠没出来见客之前,众人相互拱手打招呼,互相打听着对方的商路和买卖,忙的不可开交。宋楠从厅后帘幕进入之后,顿时满堂寂静,人人起立拱手,目光中都带着一丝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