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人梦中那个江南水乡的温婉灯会不同,昌墨城的灯会办得大气辉煌。
宽敞的十字步行街片区里,四条街道正中都摆着一溜排的巨型花灯。有天女散花、紫气东来、五谷丰登等吉祥主题,也有猫、狗、兔等可爱动物造型,还有讲故事的走马灯,看得人目不暇接。
街两边的路灯之间也都拉上了绳子,挂着一盏盏精巧的小灯,灯下还缀着灯谜长笺,若是猜中了可以去设置在街边的众多自助领奖机处领取小奖品。
不仅是街面上,就连两侧的小楼楼顶也都摆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灯。那些是商家准备的,据说每年灯会结束后还会全城票选最受欢迎的一盏,由那家商家来承办下一年的灯会。看现在这人潮就能知道一场灯会办下来利润极为可观,所以每年商家们都会挖空心思地设计花灯。
雷禹牵着风恒,风恒提着小竹灯笼,两人顺着人潮边走边看。
雷禹年少时家庭不睦,长大后又孤身一个,一直没兴趣凑这种热闹,后来末世来了,更是想凑都没热闹可凑。
风恒年少时倒是跟着两位父亲参加过不少亲子活动,但阳城安城那边即使办灯会也只是小型的,没有昌墨城这么隆重。
因此这种大型灯会两人都是第一次见识到,看每一盏灯都觉得颇为新奇。
正当两人停在一盏走马灯前辩认上面画的人物时,突然有几个也提着灯笼的少女你推我我推你地走过来。
雷禹其实早就注意到她们在看自己和风恒,此时见她们靠近过来,便和气地问:“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少女被其他几人推出来,期期艾艾地说:“你们好,那个……我们想问一下这位先生的竹编灯是在哪里买的?”
一听这问题,雷禹立刻来精神了。这群小姑娘并不是第一拨过来问的,先前他们就已经被问过了两三次。
雷禹扬起有些矜持的笑容,含蓄却也掩不住得意地说:“是我做的,独一份,里面那朵莲花是用白萝卜雕的。我们夫夫是第一次来看昌墨城的灯会,我就做了这个应应景。”
几个少女立刻发出“自己做的啊”“好厉害哦”“莲花居然是萝卜雕的”之类的感叹。
她们又将雷禹夸了一顿,其中一个还笑着地给他们比了个心:“两位帅哥看着就好配,祝你们99哦!”
雷禹和风恒客气地向她们道谢,也夸了她们手上的灯几句,少女们便嘻嘻哈哈地离开了。
昌墨城的灯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两人也是进了灯会才发现,即使现代不像古代那样需要灯笼照路,许多人还是会提着灯笼来逛灯会。在灯会里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寒暄之时都会拿双方手中的灯笼来找话头。
雷禹做的这盏竹编小灯笼确实新颖,笼中那朵晶莹剔透的莲花更是别具一格,着实容易吸引旁人目光。
风恒提着这灯走,时不时就有人上来夸赞和打听,当听到是雷禹手做,莲花还是萝卜雕成的时候,又会由衷地叹一句匠心独运,再接着祝两人百年好合。
这一路走下来,直把雷禹乐成了一只开着屏显摆的骄傲孔雀。
十字步行街的中央有一个大舞台,上边一直有人表演,因此这片区域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
两人走到外围就觉得有些挤,风恒便说:“别往里走了,从边上绕过去吧。”
雷禹看看时间,此时也不过才八点过一些,于是说:“也走完一条街了,咱们找个地方坐坐,喝点东西。”
两人往回退了几米,坐在街边的长凳上。
雷禹取出一罐风恒喜欢的乌龙茶,拉开拉环递给他,又取出一盒切成小块的马蹄糕,连着筷子一块送到他面前。
风恒先把灯笼暂时收了,一手乌龙茶一手筷子,说:“饭盒放我腿上。”
雷禹笑眯眯地把饭盒给他放好,自己则拿着一盒牛肉粒来嚼。
一边吃,雷禹一边张望着台上的歌舞表演。那台子搭得够高,他又习惯时刻调动精神力在经脉中游走,这时也就看得清清楚楚。
“没想到昌墨城这个乙级城市办起大型活动来也不输大城市嘛。”
“昌墨城地理位置好,算是个交通枢纽,发展得快也不奇怪。再过上个十年八年,说不定就能申请提级为第四个甲级城市。”
雷禹嘴里和风恒说着话,目光也同时在往另外三条街扫视,寻思着一会先逛哪里。
结果,就给他见到了康宇渊。
雷禹心中一愣——康宇渊这个时候竟是在昌墨城?
他翻了翻对原文的记忆,没找到能对照的部分,便又细看了那边几眼。
康宇渊的位置是在一栋小楼的二楼阳台,他正趴在阳台栏杆上看下方的表演。紧贴着他身后的桌子边坐着三个女人,除了一直跟着他的那个长发女人外,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花。
雷禹在心底咂了下舌,侧头问风恒:“现在是不是双胞胎挺多的?”
风恒有些不解地看他一眼,奇怪他怎么突然问这个,但还是回答道:“互补型的夫妻就容易生双胞胎,而且通常两个孩子也会是互补型。景林景夕兄妹就是这样。”
正说话间,前方人群里突然传出几声叫喊,两人隐隐约约听到“楼顶”“快看灯”“要掉了”之类的词,紧接着人群就有了些骚动。
他们抬头张望一下,就见隔着舞台的对面屋顶上有一盏大花灯似乎是没固定好,此时有些摇摇欲坠。
而下一刻,那盏高近三米宽有一米多的南极仙翁灯就从三楼顶上一头栽倒下来。
风恒一惊,扔了筷子就要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