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他又道:“对于封蜀地十州,臣以为其一,不可世袭,李愔死后复归朝廷,其二,蜀地赋税制度不变,所交赋税仍按旧制上缴朝廷,其三,不可私自铸钱,其四,则是让李愔承担戍边责任,只要做到这四点,臣相信众臣不会再有异议。”长孙无忌心知李世民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人再劝也没有用,毕竟李世民是皇上,朝臣的话他可听可不听,而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禁止铸钱和赋税则是控制了李愔的钱,而戍边则是把李愔的军队控制在了蜀地上,李愔一旦战死,蜀地就又回到了朝廷。

长孙无忌的话一说出,众臣又是一阵议论之声,不少人暗道还是长孙无忌老辣,蜀地西邻吐蕃,这个是和唐朝并存的超级大国,就是李世民也是存心忌惮,如今把这个担子扔在了李愔身上,那么关陇集团就少了一件麻烦事,不用自己的子弟再上战场拼命。

“这……”李世民犹豫了,“前面三件事朕都可以应允,但让李愔承担戍边之责,这也太为难他了吧。”

长孙无忌道:“不这样不足让众臣心服,还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否则臣等宁死不从!”卢进带头跪了下来,很快李承乾,李泰一众人全都跪了下来,只有李恪,崔绍的人还站着。

程咬金,吕尚,萧瑀左右为难,两边都不想得罪,最后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望着跪了一地的大臣,怒极而笑,道:“好,朕答应你这四条件,但是戍边乃是藩王之责,那么从今日起,蜀地更名成都府,改封李愔成都王,封地益、绵、茂、嘉、松、雅、遂、梓、邛、巂十州之地。”

第一百四十六章 掌控

李世民的旨意很快便到了益州,而与此同时李愔也知道了朝堂上的那场争论,他没想到长孙无忌等人会以自己的性命要挟李世民,李愔明白这不过是长孙无忌及门阀士族故意做出的姿态而已,只是为了提醒李世民大唐是由士族支撑起来的,做决定的时候也要考虑他们这些士族的利益。

李愔一开始觉得很震惊,他学习的历史从来都是王权至上,为何现在李世民会受到这些朝臣的制约,不过后来仔细想想他也就了然了,首先李世民封李愔为藩王的决定本身就是打破了分封制,这在谁看来都是个错误的决策,而从魏征第一个提出反对就可以看出,朝堂上,魏征是公认从不拉偏架的人,他这时提出反对说明李世民的决定确实有不妥的地方。

其二,正所谓君明而臣直,李世民历史上不少决定都被朝臣激烈反对过,最后得不得放弃,就拿修建洛阳宫,这对以往的帝王来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在朝臣的反对下他还是算了。

而长孙无忌的精明就在于他明白王权至上,李世民一意孤行谁也拦不住,所以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他首先赞同李世民的决定,但却附加几个小条件,因为你这个决定本就是错的,我支持了你这个错误决定,你不能再推掉这些条件了吧,而且我这几个附加条件是对李愔不利,但是对大唐是有利的。

长孙无忌的话说出,就连魏征也同意了,李世民本就心虚,虽然恼怒,最后还是答应了,毕竟有大臣的支持,和没有大臣的支持是不一样的,他也不想和大臣们闹得太僵,尤其是魏征这个一根筋。

看完密信,李愔摇头苦笑,这个千古一帝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过长孙无忌还真是给他找了不小的麻烦,钱粮他自是不担心,他担心的是戍边之责,让他一个藩王抵御南蛮,吐蕃和吐谷浑,这真是准备把拖死在战争中了。

旨意到了益州以后最高兴的当然是李愔的几个心腹,以前他们还要考虑朝廷的政令,而现在则是只需要听李愔的命令就行了。

坐在正殿上,李愔望着下面兴奋的众人,道:“从今日起这成都府就是本王的封地了,你们都愿意留下辅佐本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