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看到菲律宾,”罗斯福目光看得更远,他道:“英国人是如何答复我们的?我们两个英语国家必须在这件事情上协调一致。如果缺少英国,那么中国难以封锁,他们会从波斯湾、中东方向获得战争所需物资,也可以从那里运出他们商品。”
“总统先生,皇家海军基本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海军作战部长莱希上将汇报道。“主要是因为英国人不想惹火上身,他们在华利益众多、香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另外缅甸、波斯、中东、甚至是印度都在中国陆军的威胁之下,他们不敢开战……”
“莱希将军,我们的看法是他们必须对中国和日本宣战。”说话的是陆军计划部部长斯坦利·恩比克少将,“我们需要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资源,支援菲律宾需要借助这两个地方,而不能仅仅依靠中太平洋上的那些岛屿。”
海军属意中太平洋路线,而更需要陆地支援的陆军则希望走南太平洋路线——也不是说走中太平洋路线不行,而是走中太平洋路线就没有陆军的戏份了。恩比克少将说此话时,罗斯福总统身边的霍普金斯瞄了海陆两军部长一眼,见两位部长都不说话、一脸紧绷,顿时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国家的海陆两军都是敌人而非战友?
“亨利,我们是否真的拿英国人没办法?”罗斯福见海陆两军都不说话,只得自己开口。
“总统先生,并不是没有办法。”战争部长史·汀生道:“对付英国我们有很多办法,爱尔兰正筹划采用新的爱尔兰宪法,以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但是没人对此表示支持……;另外德国宣布在北大西洋,也就是英格兰和挪威之间发现海底油田,现在两国关系日趋紧张,我们可以支持德国,并给予一些贷款;另外最重要的是,战争胜利后我们将有一支世界一流的舰队,皇家海军也必须惧怕它,英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殖民地和霸权是否保留,必须看我们的态度。可以这么说,如果他们不站在我们这边加入战争,那么战后亚洲的所有殖民地都将面临独立……”
战争部长就是陆军部长,史·汀生提的这三个东西,特别是最后一个很值得深思。等于说英国必须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必须站在胜者一边才能保证其战后利益分配,这恐怕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就像上一次大战一样,法俄和德奥是彼此消耗了,但英国也卷入了战争,并付出了惨重代价。
“很好!我们应该让英国人明白这几点,特别是战后利益分配问题。”罗斯福对此评价道:“我们不能让英国人袖手旁观。我记得当年华盛顿条约签约时,正是他们在充当中日两国的说客。如果当年就要求中日不得结盟,那就不会有现在的麻烦了。”
“是的,总统先生。英国必须在战争中做出一个选择,而不是简单中立。”海军部长斯旺森对此表示同意。“如果英国站在我们一边,那么海军可以入驻新加坡海军基地,加上正在扩建的菲律宾甲米地海军基地,舰队足可以保卫菲律宾不受威胁。”
“陆军也能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方向对菲律宾增兵。”陆军总参谋长马林·克莱格上将强调道。“许多作战物资可直接从澳大利亚购买而不需本土运抵,这能节省很大一笔费用和商船吨位,并且快速。”
海陆两军都赞同拉上英国人,罗斯福只是频频点头,表示自己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个议题大家算是达成了一致,只等会后实施跟进。
“那我们准备好了吗?先生们。”罗斯福再问道。
对此问题,海陆两军对视了一眼,海军作战部长莱希上将道:“总统先生,我们必须等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建设完成,最少大体上完成,这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总统先生,菲律宾的机场正在建设,当地军队也在紧张整编,大致上我们还需要一年到两年时间。”陆军参谋长克莱格上将也如此说。
“但时间又不能晚于中国的天津号下水。”莱希上将补充道。“这两艘巨型战列舰正在江南造船厂和南京军用造船厂船坞内紧张建造。麦克阿瑟将军认为应该在下水之前、最好是在下水当日击沉他们,b-17轰炸机轻载勉强可以够得着这两个地方。这样在正式开战时,中日联合舰队就只有大和、武藏两艘巨型战列舰,当然也可能是三艘,但绝不会是五艘。”
“也就是说,战争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年初就会爆发?”罗斯福平静的追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