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页

凭借这种传真机以及遍布中日朝三国工厂的传真网,除了无法在平面纸张上运行cad软件、以及基于cad软件的快速成型虚拟加工技术,后世的cis(集成制造系统)得以最低标准的实现,这等于是将之前造船厂的r(制造资源系统)升级到整个国家,此将使三国所有工业厂矿在生产上协调同步,不但革命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生产柔性(快速变更产品设计、快速推出改进武器)十足。而在非战时,系统极为空闲,所以各大学、研究院、实验室之间可以通过系统互相交流,甚至能浪费无数传真纸灌水。但此间奥妙一个大学堂的数学系主任是说不清楚的,在他的介绍中,这耗资十多亿元的传真网就是为了中华所有大学堂专门建的。

发帖(提出问题)的限制和规定、数据中心每隔十分钟刷新(传真)一次论坛话题目录的介绍,点击阅读(向数据中心提出传真请求)的限制和规定,阅读后回帖(通过数据中心转发给指定人或该话题所有人)的限制和规定……

当这些东西由陈建功详细介绍后,大家才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公告栏,但与公告栏不同,它是隐形的。陈建功也不知道传真线那边的接线员人在何方,只知道一打电话自己需要的内容就会传过来,自己一回复——如果不指定人的话,十分钟不到更新后的回复就回传过来。

“如果全世界的大学都能连起来……”1925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1928年物理学圣药奖(中华青霉素奖)物理学詹姆斯·弗兰克挠了挠头,畅想道:“那该有多好!”

“教授先生,虽然听说电话线缆的直径因为技术进步变细了,但我依然认为这最少需要五千万吨铜;这也许不难,但重要的是有人会偷窃铜线,那怕它们埋在地底。”陈建功摇头道:“每公里有六吨多铜,一些人会因此铤而走险的。”

陈建功说此言一出,弗兰克倒意外了。确实,对铜这样的贵金属,即便埋在地下也会引来窃贼。不想陈建功又道:“但如果使用光作为传输手段,用玻璃作为介质,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了,毕竟玻璃是不值钱的。”

“光传输、玻璃?”陈建功终于提起了这些人的兴趣,爱因斯坦道:“但是光传播不稳定啊,现在仅存在的光传输只是医生用的检查身体内部的镜子,这还是灯泡发明后才得到广泛运用的。光的传输需要稳定的光源,还需要减少传输损失的玻璃介质……”

“是的,教授先生,我们正在研究怎么制造纯度更高的玻璃。”陈建功微笑,他很想把这一票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留下来,至于爱因斯坦,他最好也能来。

“那么光源呢?”爱因斯坦果然追问。“没有可靠的光源,光传输难以实现。”

“光源也在研究。”陈建功道。“已经看到了希望,光纤也是。”

“光纤?”这个名词对爱因斯坦来说是新的。

“这是大人提出的词。现在我们已经制造出了30db(传输1公里后损失999)的光纤,虽然毫无意义,但总算看到了希望。”陈建功道。“只要光纤的传输损耗能控制在20db(传输1公里后损失99),那光传输就理论可能。”

他随即又觉得自己实在太蠢,光纤传输损失是化学问题,这些人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正想着学校还有什么试验项目可以拿出来说时,爱因斯坦忽然问道:“陈先生,我两个月前在论坛上看到一个讨论光路闭锁的问题,是……”

“光路闭锁……”陈建功很是吃惊,他能进的论坛外籍教授是不能进的,爱因斯坦从哪里看到的,他心里想着嘴上却说,“是的,是我发的,这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好久。”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不是不能解决的。”爱因斯坦道。他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在纸上画了一个坐标轴,又做了简单的标注,道:“本来按照赛格纳克环形干涉仪的设计,还有您在上面提及的公式,即输出拍频、德尔塔纽=纽b减去纽a=四倍的a除以(l)兰姆达,最后再乘以欧米茄,按照这个公式光路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当光的输入角度欧米茄较小时,输出将偏离直线,于是就形成闭锁……”

“完全正确!教授。”陈建功答道,他是用了两页纸才表述清楚问题的,但爱因斯坦现在只用了一个简单的数轴就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