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页

“正是。”王季同道。“他要上台肯定会要求解散东亚同盟,我们……”

王季同来之前其实有点想让杨锐试试让国民党试试看,万一解散同盟真签了海军条约呢?但刚才听杨锐一说,又感觉菲律宾堵在门口确实很不安全,所以他现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为了签海军条约解散同盟也未必不可。”杨锐有些明白王季同的意思,于是道:“但有两个条件:第一,仅限于解散同盟,而不附加其他别的条件;第二,日本必须是海军条约的缔约国。不能只和我们签条约,日本却排除在外,然后日美开战。”

“你真答应了?!”王季同忽然站起来,无比惊讶,这真出乎他的预料。

“我赌美国不会签。”杨锐道。“签了美国军工厂、造船厂的失业工人肯定闹事。陆军法案通过之日,就是罗斯福下定决心之时。”

“可翁咏霓上了台怎么下台?万一他们……误事怎么办?”王季同本想说通敌,但还是忍住了。这是他的另一个担心。

“误事我们就看一堆傻逼如何自残好了。翁咏霓是他们推选上去的,作死也是他们自己作死。”杨锐轻蔑道。“炸弹不落到头顶上、不流血国人怎会长教训?再有,那帮人不上台不误事如何被国人唾弃?”

“你真是太狠了!”王季同还以为杨锐转了性子,没想到却是……,他垂头道:“这样要死多少人?”

“人总是要死的,况且是他们自己作死。”杨锐漠然。“我还是多想想他们上台后怎么防备他们误大事吧。”

第033章 犹豫

当哈伊姆·魏兹曼博士出邮轮舱室时,目光眺望不远的城市,安东这座城市并不完全为世人熟悉,但它的繁华却似乎不逊于三天前抵达的沪上,只是市区面积小了一些。

“安东是公爵大人的封地,也是辽东的工业城市之一……”同行的哈同夫人罗伽陵介绍道,但她说的是汉语,随行的通事随即把这些话翻译成英语,而另外一侧的同济大学堂教授、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仅仅是旁听。

“非常美丽!”魏兹曼点头。这时候通事再道:“先生,考夫曼先生正在下面。”

亚伯拉罕·约瑟芬维奇·考夫曼是远东犹太人协会的主席,也是锡安主义大会的主席,他本是个俄国籍医生,1912年来到哈尔滨。中俄开战、以及俄国革命期间,中华政府本着有财、有才两个原则,接纳了大批俄国有产者和技术科研人员,哈尔滨沙皇大学堂在国内大学堂的排行仅次于沪上同济大学堂。这些人当中,犹太人占很大部分,这使得哈尔滨成为全国犹太人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

一辆加长奥迪厢车旁,灰色行装的考夫曼一行正在码头上向这边挥手,魏兹曼也挥手回应。他们曾在电报上交谈过——在收到来自东方的消息后,魏兹曼立即与远东犹太人协会联系,回复他电报就是考夫曼。

“感谢上帝!”诸人下船后,考夫曼先是对女士致意,而后与魏兹曼和爱因斯坦拥抱,看得出来他很激动。“我们先在安东住下,而后再等候公爵阁下召见。”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