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页

杨锐简要说着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它已经完全变样了,为了不使穷人出身的孩子过多进入大学,义务教育开始全面市场化,于是穷人的孩子可以不去上学,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认字、考取毕业证,最凭毕业证到县衙领取义务教育奖励金。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他们很难考上高中,特别是大学,尤其是在大学招生不再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

如此,社会阶层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完整析出,统治等级最终得以维持。如果不分“贵贱”的一视同仁,大家凭分数说话,其结果便是有背景的学生毕业后事业一帆风顺、有所成就;没有背景的学生,要么学无所用、要么成为水果贩子。从这个结果看,人人平等只看分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浪费的,尤其对家庭境况不佳、急需孩子毕业挣钱的贫困家庭来说更是如此。

杨锐目光闪烁的说话,但梅奥博士并不知道这种目光闪烁背后的故事,他转而问道:“如果不解雇工人,那么经济危机时工厂怎么度过难关?”

“从股东到工人,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想办法应对危机。”杨锐轻描淡写的道:“工厂是大家的,破产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其实对有自信的企业家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淘汰竞争对手的良机,他们会发现很多市场上无法打倒的竞争对手,却在经济危机时一个个破产倒闭。从这点来说,经济危机更是一种磨练,熬过去就好了,因为每次危机之后就紧跟着一次繁荣,就像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一样。”

注140:《车辆保险与理赔》,15。

第083章 怎么办

前往中国最现代化的工业省份辽宁参观的收获极为有限,美国代表团脑补的结果则千奇百怪,说什么都有,但其中所蕴含的潜意识无一不体现出美利坚的优越感。受此影响,前往山西的参观被取消了,随同代表团前往参观的工部侍郎马君武,在美国人回京城的当日下午就向宋教仁汇报本次参观的结果。

“总理,我们的工业最少比美国落后二十五年!”紫禁城文华殿内,身着正二品官袍的马君武痛心疾首的向停止会议的总理宋教仁汇报,但他的悲痛还不是因为落后二十五年,“最可悲的是,那些工厂总办老是满足于旧有成绩,以为靠一台柴油机就能吃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向美国人学习的意愿,甚至,准许美国人参观车间、指出问题都不愿意!”

马君武是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则是前年大病初愈的张謇,不过虽是大病初愈,可张謇身体还是太差,部里的实际事务都是有左右侍郎主持,而宋教仁对马君武也信任有加,那怕早年在东京寓所曾有“一棒之仇”。

情况如此糟糕,但毕竟是相处过,马君武急躁的本性宋教仁还是知晓的,他等马君武说完便和气问道:“这是美国代表团的说法,还是辽东工厂总办的说法?”

“这当然是美国人的说法,辽东那些人眼高于顶,根本不把福特先生、海斯克尔先生等人放在眼里,他们甚至对总理也是不敬,以为辽东不直接在政府辖下,就可以无法无天了。”马君武痛斥着东北胡子作态的工厂总办,满脸义愤,“总理,值此经济危机,我看最好的办法还是前往美国购厂,引进美国先进技术……”

“不行啊!”听闻马君武要却美国购厂,本在此和宋教仁开会的户部尚书陈锦涛连忙否决,“农税取消、工商税、个人所得税之前都做了大幅削减,军费和教育费也不得不随之减少,目的就是想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现在国家财政本就紧巴巴,哪还有钱去美国购厂?”

“也不见得啊。”陈锦涛声音刚落,户部侍郎马寅初就开口挑刺——犹如历史上的南京临时内阁一样,宋内阁也是尚书取名、侍郎取实,但这却使一把手和二把手矛盾不已。工部还好一些,毕竟张謇身体不佳,但户部就变扭了,尚书和侍郎的矛盾接连不断。见马寅初又出言反对自己,快六十岁的陈锦涛只有苦笑,他只想听马寅初会说些什么。

“本次经济危机之猛,实乃前所未见。外贸出口和价格双双腰斩,还只是第一波冲击,若假以时日,等第一波冲击引起的连锁反应和第二波冲击重叠在一起,那做什么都已经是晚了。现在世界列国都在想办法化解本次危机,以各国的实际情况看,唯有统制经济才是唯一解决之道。具体言之,就是要政府管制经济,同时上一些大型工程,以消弭失业人口,拉动经济增长。

欧亚运河虽然也是大工程,可运河建筑在俄国领土上,聘用的是俄国工人而不是我国工人,所带来的效益无非是拉动西北总督区的水泥和钢铁建设,再则就是刺激东北的工程机械、卡车生产,对全国经济并无多大补益。所以,在关内兴建一些大工程、同时于美国购厂,缩短我们和美国工业的差距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如若不然,德国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因为经济危机的冲击,德国总统兴登堡已解散政府和国会,准备重新选举;而中国一旦如此,稽疑院选举后本届内阁是不是存在,肯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想到这点,在场所有人都神色凝重,若不是上台之前复兴会就告诫过要谨防经济危机,怕所有人都要以为这是个坑,专门等国民党来跳的。即便复兴会如此坦诚,党内依然有人认为这是杨锐等人的明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