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页

“不,这不叫肢解,这叫彻底灭亡,而且这个过程是由他们曾经统治的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来执行,骄傲的奥斯曼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如果我们逼迫的太紧,奥斯曼政府也许会签订条约,但一旦签订条约,其内部的反对势力,特别是军人就会发生暴动。首相先生,不列颠希望在投入一场新的战争吗?

如果不能投入军队消灭土耳其革命党,光靠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根本不可能问道奥斯曼政局的。而后,您会看到信仰共产主义的穆斯林大军将一切国外势力驱逐出境,整个海峡极有可能被布尔什维克掌握……”

“可布尔什维克很快就要完蛋了,如果贵国不对其销售武器、支援粮食的话。”劳合·乔治打断道,他还在为中国对俄策略和各国不一致而愤愤不平。

“武器并不只有我国商人在销售,美国商人同样也有份,甚至还有荷兰人。粮食援助到今年年底就会结束……”杨锐道,但他的话又被英国人很不礼貌的打断。

“您是说下个月吗?哦,太好了,真是感谢上帝!”劳合·乔治道。

“不,我说的是中国的春节,也就是耶稣历1920年2月19日。”杨锐道:“虽然布尔什维克依旧希望我们销售粮食,但应各国所请,我们不得不关闭边境口岸,中止贸易。首相先生,您知道复兴会代表的是中国农民的利益,所以我强烈要求您支持我国关于解除对德外贸封锁、准许销售粮食的要求,这对我国来说极为重要。”

“但是法国人会反对。”劳合·乔治觉得话题似乎被杨锐操纵,感觉很不舒服,“德国人也还没有签约。”

“不是德国不愿意签约,而是我们根本还没有拟定条约。我还是坚持我之前的意见,如果各国不能同意中国的粮食卖到德国,那么我不得不将它们卖到俄国。就我看来,消灭布尔什维克的最佳时间已过,他们和高尔察克的临时政府、和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完全不同;

而且最佳的行动通道不是西伯利亚、不是顿河,而是彼得堡——从彼得堡登陆,而后进攻莫斯科。要想完成这一行动,势必要出动上百万的军队,波兰人无法完成这个行动,只能不列颠军队、法国军队、或者美国军队亲自上阵才有可能完成,可问题是谁愿意干这个?

军事上最忌讳的就是舔油战术,在付出同样代价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一次使用全力。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针对布尔什维克的行动不管怎么声势多么浩大,他都不可能成功。我国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拒绝介入俄国内战的。”杨锐道。看着劳合·乔治,他特别能感觉英国首相和中国总理的不同,他们只是民众的管家,并没有权力扭转整个国家的方向,他们能做的只是顺应。

“这就是贵国拒接出兵俄国的理由吗……,嗯哼,我明白了。”英国人点着头。类似杨锐的意见他曾在陆军部听到过,但正如杨锐所想,他无法说服议会和英国民众让英国陆军再介入另一场战争,所以,舔油战术是必定的,失败也是必定的。

“下一次例会的时候我会和法国人提这件事,如果法国人同意一起行动的话……”说到这里劳合·乔治自己都不相信法国人会组织起几十万军队去俄国干涉革命,所以话语沉寂了下去。

杨锐见此笑道:“和俄国的情况类似,奥斯曼的情况也是如此,她现在是处于俄国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时期,一旦条约过于苛刻,那么爆发俄国那样的革命顺理成章。为何非要把事情搞砸之后再来出兵补救呢?如果给奥斯曼人留一些体面,那现任政府就能在获得民众大部分支持的基础下镇压革命党,这更能保护各国在奥斯曼的利益。”

不得不承认,杨锐说那些理由劳合·乔治明显听了进去,在下一次的会议中,他花了一小时五十分钟与克里孟梭、威尔逊以及奥兰多辩论如何处置奥斯曼这个问题,不过处理的结果依旧严苛。杨锐不知道因为自己最后的条约会变成什么样,可这些都不重要,他要的是改变土耳其历史。

天气越来越冷,需要讨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解决,因为他不断的为德国、为奥斯曼说话,不悦的法国报纸将他称为“第五国元首”,暗示他的身份其实隶属同盟国而不是协约国。也有一些法国小报想影射复兴军在大战的表现,不过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当即在消息见报的第二天就痛骂这种行为,声称没有中国陆军,法国即使不会要求停战和谈,也将遭受比现在惨重数倍的损失,并声称任何污蔑中国军队以及其他盟国军队的报道都是叛国的、有罪的。

杨锐对于法国人的表演完全没兴趣。法国本在色当会战后就是失去了欧洲霸主的桂冠,后面能撑住世界第二强国的面子,完全得益于法俄同盟。现在一战结束,饱受创伤的法国要维持住殖民地和世界第二的荣耀,势必需要新的盟友,特别是肢解德国是不可能的情况下——不说中国、英国和美国完全也反对这一方案,杨锐很好奇她会做出什么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