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页

“张实先生,不管你相信与否,我们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至于你说的那两个条件,我想请问,你怎么能保证独立之后的那些民族会加入无产阶级阵营,而不投靠资产阶级,成为他们消灭无产阶级的打手?”加拉罕反驳道:“只有无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之间,才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相信我,一旦俄国革命获得成功,全世界资产阶级国家都会感到恐惧,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我们,所以,我们不得不谨慎的选择朋友。”

“那请问加拉罕先生,如何评价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国家,谁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国家?”辩论似乎越来越有意思,张实仍然追问,“难道说,为新俄国利益考虑的就是无产阶级国家,不为新俄国考虑的就不是无产阶级国家?”

“不,这太狭隘了!”加拉罕说道:“没有系统的学习麦克思主义和的唯物主义哲学史观,你难以了解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的理想和奉献,也不能明白什么叫国际主义。恩格斯说过:‘工人阶级就其本性来说是国际主义的,各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反对本民族的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一部分,各个民族的无产阶级的利益是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在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能团结起来共同奋斗。’所以,工人没有祖国!

如果俄国革命胜利了,那么全世界就只有俄国这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因此评判一个国家是否是无产阶级国家很简单也很客观,除了看他本身是否是无产阶级执政以外,还要看他对其他无产阶级国家的立场。”

加拉罕背咏麦克思、恩格斯话语的时候,双眼闪闪发光,仿佛全身的精气神都凝聚于谈话中,这不得不让人惊奇。不过他的回答并没有跳出张实的猜测,所以张实不想再继续谈论下去,他只是道:“中国大部分人都是农民,所以他们是有祖国的。另外,即使都是无产阶级国家,但只要有国家存在,总是会存在利益冲突,就像资产阶级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会发生战争一样,无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也会发生战争。”

“张实先生是想说,中国和革命之后的俄国之间也会发生战争吗?”似乎感觉张实话有所指,加拉罕立即问道。

“不!按照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国家和国家必定会产生利益冲突,不接壤的会有商业利益冲突,接壤的会有领土纠纷。但,不是说有冲突就一定会有战争,如果战争的成本高于所争夺的利益,那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这样很不划算。而我国素来奉行和平主义观点,也不想去夺取殖民地,只要收回被沙皇政府夺去的失地,那我们和贵国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是这样的啊。”加拉罕默默答道,他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张实先生,我再次请求,请允许我们在哈尔滨的工人中抽调人员组建一支军队,同时允许我们在俄国战俘中发展布尔什维克党员……”

“这两件事情以前就说过,这不可能。”张实摇头,“不管是从我国的角度,还是从无产阶级的角度,让欧洲战争持续下去,削弱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的力量都是正确的。二十万沙俄军队最终会派到欧洲战场,让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自相残杀,而哈尔滨的工人,阁下真认为那三千多人能取什么作用吗?”

中东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中国段,俄国铁路工人共有一万一千多名,加上海参崴、阿穆尔各类工厂的工人,人数更超过五万,只是这些人并不被布尔什维克控制,在中方同意这些人回国后,他们就收拾细软,带着家人回国了;而战争中的俄国也急需各种工人,这些人回国对于俄国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不过在布尔什维克的控制下,还是有一千多名工人不愿回国,而另外一些担心回国会被送上战场的工人也不愿回国,所以整个哈尔滨还剩三千多人。

武装这可靠的三千人、和同意布尔什维克派人进入俄军战俘营,都是加拉罕请求了无数次的重要事情,只是每一次请求都被中国人回绝。

“张实先生,俄国革命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即使是三千人,只要能训练成军队,那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加拉罕道。

“很遗憾,加拉罕先生,武装这些工人是不现实的。”张实还是摇头。“如果我们同意这样做,那在各国看来,就是我国在资助革命者、干涉俄国内政,他们还会认为我们和同盟国站在一边打击协约国。在资产阶级没有彻底被削弱、我们没有壮大前,这是很危险的举动。”

眼见谈论的问题越来越无聊,张实找了一个空挡,结束了这次会面并让人把加拉罕小心的送走。俄国人走之后,杨锐那边英国人也走了,张实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杨锐和谢缵泰正在喝茶。

“先生。”张实招呼道。“俄国人走了,他们又提到了武装工人的事情,但被我再次拒绝了。”

“嗯。”杨锐神色严肃,不喜不怒。张实看他的样子奇怪,却不好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