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页

来自海军部大臣丘吉尔的忠告明显就不被吉拉姆上将认同,黄皮猴子只认得大炮。他命令完而后又道:“中国人的潜艇为什么能到渤海,它们不是一直在沪上的吗?”

“爵士,这……”凯利特少将收到中国海军的电报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人的潜艇不是说航程只有六百英里吗,而且他还亲自去中国潜艇上看过,这些潜艇最多也就能在沪上海面转一转,根本不能航行到青岛以北。

“大概是中国人新制造的潜艇吧。”舰队参谋汉密尔顿中校插言道。“从去年东海海战到现在,刚好是一年的时间,这正好是一艘新潜艇造好竣工的时间。中国人潜艇太短不可能之前就没有预料到,去年跟随巡洋舰队跨洋航行时他们估计就想着要增大潜艇的航程了。”

东海海战的作战细节在报纸详细揭露出来,中国人的本意或者是想激励国民士气,但外人却很容易从文章里的细节中推断那些潜艇的具体性能,这也是日本在摧毁葫芦岛海军基地后能全然放心登陆直隶的原因,却不想半年之后,中国人的新潜艇还是驶进了渤海。

“有人能告诉我,中国人的新潜艇有多少艘吗?”吉拉姆上将开始考虑着渤海被中国海军封锁之后的后果,显然,这对日本人来说是悲剧性的。

“很抱歉,爵士,我们,我们都没有确切的数字。”负责情报道尔少校说道。“南京造船厂我们知道的消息极少,只打听到沪上江南造船厂有五个船坞戒备森严,前段时间的观察是那些船坞都已排空,中国新潜艇的数量最少在五艘以上,如果考虑到南京造船厂,很有可能超过十艘。”

道尔少校一说十艘,在座的诸人都吃了一惊,渤海不大,真要是十艘潜艇都进来,那么将闹的天翻地覆不可。吉拉姆上将想到此也不再想了,直接命令道:“解缆吧,我们马上去台湾。”

晚上七点三十四分,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凯旋号、驱逐舰乌斯克号解缆离港。随着这一大一小军舰的出航,在港外一直监视的潜艇u-11号立即用无线电联络就近的烟台中转台,而后电文再转到北京总参海军办公室内。

“英国人就这么撤走了吗?”办公室内看到电报的温树德少将问道,他虽然知道上层和英国皇家海军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告人的交易,但对英国人这么顺利的离开威海还是有些惊讶。

“报告长官,英国远东舰队应该是去台湾帮着日本海军封锁海峡的。”参谋官沈鸿烈少校说道。他是留日出身,举义前加入了复兴会,本来是要调拨潜艇部队的,但在杨锐的干预下,他直接入了总参,军衔也升的虚高。

“去台湾?”温树德摸着下巴道,不和英国人冲突本是总参的既定方针,刚庆幸英国人退出渤海,却不想他们是要去台湾。“有确切的消息证明他们是去台湾吗?”

“没有,长官。”沈鸿烈说道。“这只是下官的猜测,凯旋号前几日曾被德国s-90号鱼雷艇击伤,伤势并没有大到要去香港整修的程度,现在英人连夜出港,想来是基于英日同盟,要和日本人一起封锁台湾的原因。”

“嗯!”温树德看了沈鸿烈一眼,有些赞许,他此时感觉日本商船学校出来的也还是有人才的,并不是像诸人说的那样留学生只是去那里混日子拿文凭的。“马上发电给舟山吧,让他们……让他们……”

温树德少将‘让’了两次都没让出来,台湾都占了,现在打日本人那是不在话下、毫无顾虑,可是对英国人不光是他,即便是总参都极为拿捏斟酌。事情想了好一会,温树德少将道:“还是把情况往上报吧,这问题涉及邦交,不是我们能解决的。”

海军办公室一下子就把问题推到了总参,而总参则把问题放到了杨锐面前,听着英国远东舰队驶离威海,估计是前往台海,杨锐放下电报问道:“台北拿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