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页

“德奥两国将会在这个月内交还租界和青岛港。”杨锐说着让他们震惊的消息,很是高兴,“德国东亚舰队也会在此之前就离开青岛,而他们在这里的陆军,都会放下武器,变成一个正常的外侨,他们也许会离开中国,也许不会。”

“总理阁下,这是真的吗?”一直旁观的朱尔典说道,他高兴之余又担心那支舰队会进行袭扰战,破坏不列颠的海运。

“当然是真的。这是今天下午总理府就要公诸于众的消息。”杨锐说道。“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我想两位都知道了,那就是复兴军总参谋长雷奥·威廉公爵因为身体原因将于本月辞职。先生们,这些东西已经足够说明我的立场了。”

虽然早就知道德国人辞职的消息,但亲耳听杨锐说,法国公使康德还是有些激动,这完全是他交涉的功劳,不可磨灭。

看着两人喜意,杨锐再道:“还有一件事情也希望两位先生知道,那就是我们虽然和俄国签订了协议,但是俄军现在还在中国的领土上,不肯撤退。所以,我将会给他们下达最后通牒,希望他们二十四小时之内开始撤退,并最终离开……”

“这不可能!总理阁下。”杨锐话没说完就被法国人打断,他胡子翘立,气愤道:“当初贵国谈判的时候是同意外蒙独立的,可现在不对俄国做任何补偿就要求其撤退,这是在故意挑起战争。”

“公使先生,侵略者是俄国,挑起战争的也是俄国,我真不明白要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补偿?”杨锐感觉到之前两件事情让法国人得寸进尺,懊悔自己说话没注意顺序。“我不得不提醒阁下,中俄两国现在处于战争状态,本来我没必要给他们二十四个小时用于撤退,但本着和平原则,我还是给他们一整天的时间,希望他们有自知之明。”

第087章 怒吼

在8月5日的上午,中美两国对于欧洲战争的表态都传到了波斯坦皇宫,当外交大臣戈特理布·冯·贾高闯把中美两国政府的声明汇报过来的时候,声厉内荏的皇帝没顾美国人的中立,而是恼怒复兴军总参谋长威廉·雷奥的辞职,他大声道:“中国人难道想违背当初的约定吗?为什么总参谋长会辞职,而且还在这个月?”

“陛下,这件事情几天前中国人就已经提起过。他们的解释是总参谋长是哪国人并不重要,关键是部队的作战目标不会改变。现在他们已向俄国军队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俄军二十四小时之内撤退,如果拒绝,那么中国就要再次发动攻击。”看着恼怒的皇帝,宰相贝特曼赶忙解释,最后又强调道:“他们承诺将先歼灭俄国人然后再对付日本人,和以前的承诺对比,杨竟成已经让步了。中国人对俄军的进攻,将会使彼得堡不能专注于西线,即便中国不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国也要担心他们夺取他,这会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俄国人。”

“陛下,如果俄国西伯利亚军团真的被围歼,这不光能打击俄军士气,我们的士兵也会备受鼓舞,他们会认为中国人也加入了同盟,这将会抵消意大利带来的不幸。”总参谋长小毛奇也道,他一直关注着其他几个盟友的情况,中国的立场比原想象的好。

小毛奇不提意大利还好,一提意大利皇帝的胡子又翘了起来。开战第二天意大利就宣布中立,由此他不由再次记恨把这一切弄砸的宰相俾斯麦——这几天皇帝回首往事,又想起祖父临终时“联俄不可忽略”的遗言,发现正是由于俾斯麦主导的德奥结盟,才使得德俄关系变得极为糟糕,而又是因为他颁布的“伦巴第法令”,最终将俄国赶出柏林逼向了法国,在最后产生今日的俄法协约。

为了奥匈而失去俄国,真是一件无比愚蠢的行为,同样的,意大利和奥匈的关系也极不友善,所以在8月2日意大利才会宣布自己将保持中立,可以说,同盟之间一点同盟的意思都没有。反观协约三国,就连向来都不直接介入欧洲事务的英国,这一次也都毫不犹豫的宣战。

御前会议在皇帝回忆里停顿,大臣们并不知道皇帝又开始委过于人了,只是静静的站立着,等待皇帝再次询问。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才再次问道:“似乎中国人还给了我们一些忠告,我想知道你们对于杨锐阁下的那些话有什么看法?帝国海军是不是一定要出港和皇家海军决战?”

“陛下,虽然中国目前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日本人已经掉入了杨锐阁下的圈套,中国潜艇一但封锁海港,他们只能面临围歼,但是这并不等于他们就有权对欧洲的战争指手画脚。陆军能在两个月内占领巴黎,不出意外的话,圣诞节我们就能体面的获得战争的胜利。”小毛奇一反那天皇帝质问下无言以对的尴尬,变得极为自信。他说话间,嘴唇上的胡子有节奏的抖动着,很是威严。“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他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