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要的很多,他的那些一千多万发全部都可以买下来,但是不是今年,今年我只有十万,最多十五万马克买子弹。到了明年这个时候,资金将会很充裕。德兰士瓦的那些枪和荷兰佬的那些子弹都可以买下来。不过德兰士瓦的要价也太贵了,三十五马克……”杨锐说着忽然又想到了其他的事情,现在买的布尔人战争的遗留品,大占便宜。那么除了枪支子弹之外,这些人会不会有军火工厂呢,如果有那么这些专业机器对于现在来说毫无价值。“克里斯蒂安,布尔人有没有军工厂啊?”
克里斯蒂安不知道杨锐说着枪怎么就转到军工厂了,作为军需官他对布尔人的战争潜力还是很了解的。“没有军工厂,倒是有一个小的子弹工厂,不过因为没有原料,在战争里没有起什么作用。而且最后哪里被英国佬占领了,那家工厂有没有被英国佬拆毁,就不知道了。我可以去打听打听。”
“那很好,我等你消息。子弹再多总会有消耗完的一天的。”杨锐感觉自己的便宜越捡越大,心里很是得意。“哦,对不起刚才我走神了,我们说到哪里了?”
“我们说到德兰士瓦的要价太贵了。五万支枪三十五马克的是一笔大钱。”克里斯蒂安的心思还在怎么从这批大买卖里挣些小钱。如果加上子弹的话这可是上百万马克的生意,所以谈到那里记得很清楚。按照这一次杨锐给他3的抽成来看,价格低的话自己最少能拿到四到五万马克,当然按照约定如果价格不理想,抽成就只有2了。“我想找个价格谈到三十马克还是有可能的,这批枪数量太大了,他们顾虑英国佬知道了会找麻烦,不能光明正大的出手,所以可以选择的买家有限。现在德国军队换装下来的88委员会步枪价格也很便宜,他们这个价格是和那些退役的88委员会的价格是一致的。”
原来这个价格定成这样还是很有讲究的,他们是见不得光的卖家,自己则是见不得光的买家。要真去德国买那些退役步枪,估计会马上会被逮起来,然后和当年孙忠山在伦敦那样装在大木箱子里打包运给清廷凌迟处死。在庚子事变之后,列强在维护中国完整统一上面真是下足了功夫,深怕一战乱那九亿两的赔款和每年几亿的贸易顺差打水漂了,战争卖军火的钱那有贸易来的多来的快啊。在后来的辛亥革命中,他们也是一面倒的支持袁世凯,对于起义军关银一个子儿不给不说,枪支弹药一概不卖。当然日本人还是卖的,只不过卖的都是些垃圾货,那些所谓的日本革命友人对起义军真是大坑特坑,要不是汉阳枪炮厂那十几万支枪,这革命难有成功之理。
第098章 来信(一)
枪支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子弹和德兰士瓦的那批枪就先由克里斯蒂安去和他们扯皮,反正现在枪是不急了,子弹的话也不成问题,价格低就多买一百万发,贵一些就少买一百万发,和德兰士瓦的那批枪一样,这价格还是要慢慢磨的,这功夫就靠克里斯蒂安了。
时间已经是八月,杨锐把德文教材都翻译了一遍,军校的基建也大致完成,两层的西式办公大楼也修好了地基,这座茅草军校可以同时容纳三百名学生。学生们也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对于德国教官的严厉教导开始慢慢适应。通过这两个月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划分了各自的兵种,炮兵有九人,工兵、军需辎重、测绘、政治各三人,军医两人,剩下的二十人则是步兵又是骑兵,在东北这两个兵种都可以合为一体的。现在开始上半天理论课,半天实践课,杨锐的德语和政治课放到晚上。学生们都跟了各自的教官,杨锐负责带三名政治科的学生。
杨锐坐在靶场边,看着王季同写来的信。苏报案终于有了一个着落,命是应该保住了,被捕的人最少不会被清廷拉到南京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去凌迟处死,租界里的法庭还是要讲一些法律的,他们最多也就判个无期吧,等革命成功之后完全可以放出来,也就七八年的事情。
杨锐一点也不知道苏报一案给历史带来的影响:不知道清廷的镇压政策使得之前不敢言反的知识分子开始倡言革命;不知道就是这次案件使得之前不敢公开反满的报纸开始有了直接的反满言论;不知道因为这次案件使得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解散改组,最后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反清组织,光复会和华兴会从中孕育而生;不知道此案中年仅十八岁的邹容在入狱一年后病死。可以说,除去兴中会那边的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会党分子、一些期望反清复明的海外华侨之外,中国的革命是因为这件事情才正式开始的。随着留日学生的增多,革命力量开始壮大,又随着留日革命学生的回国运动,革命开始变成星星之火,在整个中国铺散开来,只等某一天燃起熊熊火焰。
其实不知道这些也是常理,作为一个普通人,谁又会去认真仔细的去了解清末那段阴暗如晦的历史呢,他们知道的是同盟会,知道的是孙汶黄兴,还有各位起义英雄,对于革命者是因为谁、因为什么事,才使得大家开始决心革命的是不被铭记的。
除了苏报一案的好消息之外,其他的事情还一切都好,氯碱工厂已经试运行生产,盐酸和烧碱质量都优于进口,成本更为低廉,卜内门洋行在见到工厂投产之后就把之前定购的延误两个月的盐酸卖过来了,同时还派人来洽谈收购事宜,被虞辉祖按照之前商议的办法推脱了,因为登记的工厂负责人名字是个美国人,卜内门不敢造次,又打算全权代销工厂的烧碱产品,这事也被同样的理由推脱了,最后双方只是达成一个价格同盟,即在一百一十元以上每吨的价格销售烧碱,这次虞辉祖不好再推脱了,便让虞洽卿同着定海人朱葆三出面谈判,这朱葆三是沪上宁波商帮的首领人物,素来公正、信义,又和道台袁树勋交好,是各国领事也要给面子的人物,这次见外商欺负华商加上虞洽卿出面相请,他便欣然出面,最后双方只是口头答应并贯彻执行协议价格,并不签署文字文件,卜内门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现在只是个烧碱就这样了,以后要是个弄个合成氨和那个联合制碱项目,那可不要打上门来啊。高中化学书上有合成氨和联合制碱的一些资料,本来杨锐还准备在味精产业基本稳定,氯碱工厂再次扩大之后上合成氨项目的,但现在看起来这个合成氨放在沪上陆行还是很危险的。可放在哪里呢?杨锐现在的工业基地就是陆行,轻工、化工都准备建在那的,而且还准备以轻工、化工来反哺重工业。通化的煤铁因为铁矿煤矿距离较近,只是为了满足根据地之用,虽然增加了弹药枪炮工厂,但投资应该在三百万以内;可淮南煤矿和马鞍山铁矿联合起来建一个煤铁联合体投资则要在一千二百万以上,这么多钱怎么来,单靠集股是不现实的,而且自己股份一旦少了那么工厂就很容易失去控制权,这煤铁基地建成不但英国人虎视眈眈,日本人也一定会插一手,贷款之类就是最惯用的手段,汉阳铁厂就是这么给弄残的。
可要说弄钱,没什么比化工更快的了,味精和氯碱就是明证,当然矿山也不错,长兴煤矿七月初拿到矿路总局的批文,银子也花的不多,上上下下例行打点下来只花了两千两而已,当然这是卖了张謇的面子,要不然就是两万两还不知道够不够。德国工程师八月初到的,因为之前已经有美国人的探矿报告——杨锐派人造假的——他们只要负责规划和建设,因为是抢的美国人的活计——德国人认为之前投资方是想和美国人合作的,加上又是在英国人的地盘上倒腾,所以活干的特别卖力。
这长兴煤矿本就有很多山民用土法挖矿,而且人还不少,有好几千,在工厂保安巡逻队的枪口下,虞洽卿很快都把这些工人和土矿主都被收编了,工人们马上变成待遇更好的煤矿工人,土矿主要么收到一笔钱走人,要么就算上一小点股份,并且在新建的煤矿上当个小工头,几乎所有的土矿主都决心入股参加,当然他们之所以如此选择,不是相信杨锐搞的财务透明制度那一套——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财务透明,而是相信这矿是状元公牵头办的,人家状元公会骗人吗,而且按照矿路局的规定,这每个煤矿都要办路矿学校的,矿工的子女优先入学,能在状元公的门下读书,可是几辈子的福气啊。闻信而来的百姓很快就填满招工的空额,这些工人干活特别卖力尽心。按照虞洽卿的估计,最迟到春节就能出煤,如果一切顺利,明年梅雨来临之前,煤矿就可以达到设计产量,至于二期工程那就是后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