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不起,布鲁斯……”
临死前,他这样轻轻地说。
观众们的表情,这时候全都是愣的。
不是说电影拍的不好,也不是不知道二代罗宾会死!
但电影开头,一上来就这么猛吗?
醒醒,导演!
这才只是开头啊!
但导演才不会管。
所以,观众们只能看着蝙蝠侠疯了一样冲过来,徒手在爆炸后的废墟中拼命挖掘,可最后,却只能无助地跪在地上,抱着二代罗宾的尸体无声地落泪。
甚至,这还不是悲剧的结束。
当天,他竟然收到了小丑寄来的虐杀视频。
由于蝙蝠侠一直戴着黑色的头盔,所以,斯蒂文导演特地给了西萨尔一个特写。
他露在盔甲外的嘴唇颤抖着,眼神更是宛如失去理智的动物一般狂怒,闪烁着泪光,是濒临爆发和崩溃的情绪,像是心中有一根细细的弦,岌岌可危,只要轻轻一拉,就会彻底断裂。
这是属于奥斯卡影帝的真正实力。
连斯蒂文导演都在事后说:“有时候,光是看着这样的演员,用一双眼睛来表达感情,就让人激动。当然,肖恩装死也装得挺好(肖恩:……真是谢谢夸奖)。”
现场的观众们,心里已经开始不好受了。
辣鸡DC!
他们一边骂着,一边心酸地吃不下爆米花,也没办法喝什么果汁了。
还有一部分观众,并非漫迷,而是凑热闹误入。
但当他们看到这里时,都有点儿怀疑人生了:‘等等,不是说漫改电影吗?漫画难道不应该都是大力水手、飞天小女警那种类型吗?什么时候,米国青少年的漫画都这么重口味了?’
但事实上,这个开头已经是删减后的结果了。
原本拍摄的时候,还有一段小丑用撬棍反复暴打罗宾的戏份,但斯蒂文导演为了确保影片的分级能在PG-13上,以确保受众群体更广泛,所以,不得不删掉了评审团所谓的‘过于详细描写杀戮和血腥’的片段。
当然,电影一向是需要有张有弛的。
在调动起所有观众的情绪后,接下来,也不可能一直这么让人处在悲伤的氛围之中。
下一刻的镜头,变成了哥谭(芝加哥)市的全景。
笼罩在黑暗中的哥谭,显得雾蒙蒙的,但特别真实。
这是因为电影中出现的片段,每一个事物都有现实为依托的。
所以,当蝙蝠侠的白天身份——布鲁斯韦恩开车经过街道的时,是在芝加哥的地下道路区域,右边是芝加哥河,前方是高架轨道,一路开到韦恩大厦,也只有这个大厦是虚构的。
所以,米国的观众们看到这里的时候,会有一种奇怪地似曾相识感。
仿佛现实中,真的存在着这么一个哥谭。
此时的哥谭,并没有因为一位少年超级英雄的死亡,而有任何的改变。
它依旧灯火通明,到处是偷窃、抢劫、贩毒和谋杀……
蝙蝠侠在黑暗中巡视整个哥谭,艰难地保证无辜人不受伤害,也尽可能地维系着整座城市的和平,在他的身边,已经有了第三代罗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