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第八十三章

“四月二十五”,贺姐有点紧张,“你那天没事吧?”

“嗯...”,秦小渝想了下,“倒是能去,二十四县扶贫办要举办大会,我刚好在县里,到时候咱们一起吧。”

贺姐拍了下大腿,“行,这事你可别忘了。”

她说完往秦小渝那边靠了靠,把手机拿了出来调出了好几张照片,“来来,小渝你看看,这是今年会参加大会的几位好青年,你瞅瞅有没有合眼缘的!”

“咳咳咳咳...啥?”秦小渝大吃一惊,“姐,你这是要干啥?”

贺姐帮她拍了拍背,一脸的理所当然,“这咋了?你也二十七八了,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秦小渝从毕业就来了火星庙,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她眨了眨眼,“我怎么算自己也才二十五六,怎么到你这儿就成二十七八了呢?”

“咱们这儿都算虚岁的”,贺姐捧着她的脸看了又看,“你这天天在山里忙得不见人影,这啥时候能有时间解决终身大事啊?这大会上都是好样的年轻人,这个是养菌的,这个是做电商的,你们认识认识,没坏处。”

秦小渝对解决终身大事没什么兴趣,可对这些在县城里做生意的人倒是很感兴趣,特别是做电商的,还想跟人家取取经。

她听着贺姐苦口婆心地劝说,敷衍地嗯了几声,心思又转回了施工队上,晚上还要去王庄一趟,跟那边的人沟通下料的事情。

十三里沟离王庄更近一些,筑路需要的材料从那边的火车站下会比从火星庙站下更方便一些,可能需要跟那边的车站管理员沟通一下才行。

这条贯通大山的老式铁路是各村沟通最有效的渠道,如今来往的绿皮小火车已经从两节车厢变成了常备三节车厢,偶尔增挂的模式。

不只是因着火星庙出货的需要,还因着火星庙及周围六村老乡们收入的增加,大家进城的需求也增多了,每天坐车的人也增多了,大家不再是出门大包小包回家两手空空,而是回家也大包小包。

特别是先前组织各村适龄妇女去县城医院做免费两癌筛选的时候,火车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火星庙的老乡们手里有了钱,去做检查的时候也会在县里面逛一逛,买买以前只看不敢想的新衣裳,买买好吃的,再给家里人买些玩具、作业本,一家人皆大欢喜。

去年大家收到合作社下发的奖励、分红还都谨慎地攥在手里,也就平日里割肉的频率增加了,可大头还是存起来不敢花,连过年都没敢大办。

可过了年,老乡们见果园里的作物又冒了新芽,菌菇一茬接一茬地出,六村的路又开始修了,这才感觉到好日子还在后面,也终于敢花钱了。

秦小渝将这些改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明白果园第二年的任务比第一年还要重。第一年火星果园惊艳了一把,若是第二年不能稳住,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好在在吴易的带领下,果园的众人从去年秋冬就开始为果园的新生做准备,今年的草莓和葡萄发芽情况都很不错,只要中间好好管理,肯定又是一季丰收!

如今的火星庙后山一共有五座核心建筑,分别是山脚下的综合楼和路对面的微控冷库,冷库也有扩张的计划,而山上则是火星果园和在果园外扩建的八座大棚,这里是去年建起的育苗中心,在秋冬进行育苗,今年春天则是改成了菌棚,打算在春夏种植菌菇,秋冬再继续育苗。

最后一座是果园内部的鹅棚,如今的鹅苗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换羽,每天上午被放去山脚的河里捕食嬉戏,下午赶回来在果园里面吃草。

这些鹅对草莓苗葡萄藤都没兴趣,专吃的就是田埂上的杂草,这些草的生命力极其顽强,若非用鸭鹅进行生物防治,就只能用最毒的农药来解决了。

火星庙的农业版图比第一年扩大了,到明年她们还打算建立更大的大棚,联合更多的山村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

对内,火星庙要做的就是联合更多山村建立更多的种植基地,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外,火星庙合作社将和贺门红公司加深合作,将一起建立的冷链物流路线铺遍全省,方便山村联合跟更多的生鲜超市合作;此外还会扩展网店、发展直播,让更多的人能够直接购买到山村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这些都是秦小渝和吴易还有白犀生鲜的销售人员聊过之后总结出来的,她白天去施工队沟通用料进度,晚上又熬夜写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

刚好贺姐又来了山里,秦小渝不顾她一个劲儿地劝说,匆忙吃了饭,拿出自己的计划让她提提意见。

贺姐戴着老花眼镜看了很久,放下这份计划书的第一句却是问她,“你是不是要被调走了?”

秦小渝一愣,没想到贺姐会这么说,她还没回答就听得贺姐继续说道,“也是,你来火星庙这些日子做得真的是不错,要我,我也提拔你。老魏终于想开了啊!”

“贺姐你说什么你”,秦小渝失笑,“我可是和铁路签了三年合同的人,这计划书是我对未来火星庙发展的思考,这也只是个雏形,毕竟这大山的发展可能要超出我的想象。”

贺姐听了她的解释,点了点头,“也是,你一向做事很有计划。我刚刚看了你的计划书,感觉也是如此,你在这计划上太过保守了。你可知道白犀生鲜今年不但继续在省会城市扩张,也往各省的二线城市开店了,只要保持住质量,咱们的机会只会越来愈多的。”

贺门红公司今年也为白犀生鲜开发了更多定制零食,跟他们的合作更加深入,对他们的了解也比秦小渝更加深入。

秦小渝却是摇了摇头,“生鲜产品和你们公司的产品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最好的辐射范围最多能到隔壁省,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比起将全部身家都放在白犀生鲜上,我们应该要寻找更多中端渠道,将更多的农产品铺出去。”

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适合种植高价值作物,将一些高品质作物的名声打出去之后,各个村子就可以种植一些中等价值但种植要求不高的作物,比如说十二里河的芦笋、十五里庙的番茄,这些均属于日常作物,现在可以专供白犀生鲜和一些饭店,以后产量加大后还是要有更多的途径销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