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的头天,先就普通人的话题彼此熟悉一下,由于本次“活动”时间有限,第二天就进入正事,针对镇压者动力装甲现在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
“最大的问题是能耗太高,我们正在想办法降低能耗,同时希望通过优化结构,让它多背负一些储能体。”负责讲解的是前些年通过离场程序回来的工程师,姓黄,单名一个山字。
黄山为了让帮手尽快了解情况,也不担心泄密什么的,直接采用的解体构造分图进行讲解。
镇压者动力装甲的能量供应,包含标准灵石小方块阵列和人工储能体两个部分,都知道灵石的能量密度大,但为了节省成本,用一些人工储能体做电池包也是有必要的。
他的说法一般人可能会产生误会,以为多背些储能体都要优化结构,其实是有前提的,现有的灵活度、越野、飞行等指标不能发生综合下降,如果某项牺牲是必须的,经过论证也会牺牲某个单项指标上限。
第179章 “镇压者”变身(下)
大佬们十分关注的成本,黄山等工程师并不十分上心,他们只保证本轮改造升级后,物料和加工制造的设备与人工成本总和不高于三千万,也就是不会比原来更高,至于卖四千万或更低怎么回收研发费用,那应该是销售人员开脑洞的事……当然如果有合适的点子,刚好把成本降低一些,他们也会对比考虑的。
但是十几个人的研发团队扩展到二十几人,帮助还是很大的。
经过十几天的熟悉、讨论到争论,镇压者的改进概念图完全变了个样子。
新的计划是造成反关节装甲,人体收纳全部集中到上方采用驾驶舱式。
其优点是结构大幅度简化,反关节配合特殊的机械结构,在重量提高一倍的情况下,移动中消耗的能量是一样的!
新概念把镇压者放大一号,可动关节却因为没有站姿收纳而大幅度缩减,不仅仅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周期,同样的材料还能提供更高的结构强度,制造难度的降低则会让成本飞速下降。
失去了人体站姿收纳功能和肢体动作放大,已经不能叫动力装甲了,虽然高度只有三米出头,无疑已经是标准的机械装甲概念,也就是机甲。
这一改变的优点实在是太多,体积变大之后武器搭载、符文储能体配置大幅度放宽不说,正面面积居然也只有之前的116,并不会因此增加太多被飞剑或法术击中的机会。更特别的是采用驾驶座之后,对伤员而言人员舒适度提高了,紧急生命维持装置也更容易配置。
新概念图被送到掌门贾林云手中,一起的还有如此改进的优缺点对照,优点几十条,缺点只有稀稀疏疏的三条,分别是驾驶员需要专门训练、软件可靠度对其作战有直接影响需要长时间优化升级、少数法术可能无法直接从驾驶舱施展。
暂时还无法习惯机甲的审美,感觉丑了点,不过只要实用,而且能把成本降下来,丑一点算什么,搞不好还是个卖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