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台机器人做出成品,实际效率肯定不如四十八台机器人用流水线做四十八个成品,但新的控制器及底层软体升级,的确能让机器人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应用到赛博坦网络中,可以进一步降低指挥官的协调、纠错工作量。
以天火主机升级后的算力,假如机器人全部更新为灵动版,机器人总协调量会从七十万飙升至两百万台左右!
可惜实际情况没那么容易,现在的灵动版算力占用太大,暂时只有特装型号能够搭载,而特装型号占机器人总量不足5。此外灵动版也需要为机器人配套更大的数据储存空间,特装型号机器人设计时有一定的预留升级空间,如果都被储存占用还是有点吃亏。
沈文剑看过报道给工程院下达新的阶段任务,下一步就以灵动版为基础,花些时间和精力对它进行底层算法、数据结构优化,尽量降低算力和数据储存空间的占用。
第063章 更高级的符文应用
除了已经能看到结果的初级人工智能进度,四月到五月间还有另外几个好消息。
四月的是新发动机项目的突破。
这是为了配套空间站计划做的项目,目的是让还在计划中的闪电04拥有更大的实际机舱空间,以便于对其进行人员运载升级。
花了两年做论证,四月下旬,航空航天组做出一体化发动机的1:4样品,进入实验室测试阶段。
大气层内外通用一体化发动机非常大,其1:4实验室模型的长度就有7米,最“胖”的地方直径为25米。仅仅是模型,其推力就能达到大气内16吨,大气外225吨。
“双发的话可以做到三百吨吗?”沈文剑参观时问姚工。
“三百吨重了点,但我们可以试试,这个事情还要从空间站着手,等人员实验和冶炼中心上天后看看材料能不能支持。”姚工没有说不可能,但显然还有些困难。
白天鹅的长度是74米,闪电系列也有66米,数字上看起来差不多,但二者的宽度差太多,白天鹅的满燃料全重超过360吨,而闪电02和03的起飞全重不到两百吨。双方发动机的级别也差很多,白天鹅发动机是四具摆在两个发动机舱里,闪电系列的大气内推力就要比白天鹅高出一倍。
一体化发动机更复杂,要做到推动三百吨的家伙进入轨道,难度非常高,如果不是普及超算后高级材料组有一些新成果,连试验模型都造不出来。
“尽量做大吧,不行就多塞点发动机。”沈文剑觉得一步步推进太麻烦了,很多事情都要空间站反过来推进地面技术的发展,所以建空间站还是最优先项目,宁愿发动机寿命短点多烧掉几台。
姚工苦笑:“刘院长也是这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