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接下来如果能顺利把晶体管推到两千万个,全面替代前代玄学芯片就不存在性能障碍了,甚至有一些类型还会强出一截。

从现在开始计算,整个替代过程大概还需要三到五年。

稍微关注了下大学方面,沈文剑大多数精力还是放在西边。

去年年初世界门开启,最重要的工程却是“变形金刚”系列产业链的建设。

“变形金刚”系列生产系统直到去年十月才全部完成精度调试工作,正式进入换代阶段。

截止3035年一月底,包括十月前的试生产版和天火“手工拼装”版,总计下线数量达到两万台,今年年产量预计能有八万台。

一台“变形金刚”系列机器人,消耗的二代通用计算芯片是四片而不是一片,传感集成器(脑袋)、手臂也需要计算芯片支持,如果再算上一些备用手臂和特种型号如战术联络中心,平均还不止四片。这样算下来,八万台的年产量,仅仅二代通用计算芯片的消耗量就会达到三十四万片以上,远远超出二代芯片二十万片的产能。

话说回来,因为“变形金刚”系列机器人的逻辑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也没有前代机器人的各种缺陷,像流水线作业调制好任务基本不需要多少后续管理,因此反过来增加芯片产能,其实也只是能量与原材料的堆积,并不会占用更多的管理人力。

不过芯片生产线还是要另外造的。

“机器人的芯片占用率太高了,院里开会讨论了一下,有几个替代方案,师父给选一选吧。”刘香湘正在为芯片的事情做报告。

沈文剑接过平板翻了翻,也有点头疼。

最简单的方案,是复刻一套生产线,预计六个月内可以完成,之后二代芯片的年产量达到四十万片。如果后续需求量继续增大,那就要重复流程,因为装配精度的关系,过程中每套设备四个月的调试期是无法缩短的。

第二种是替代方案,直接在极乐地区建造前代芯片生产线,用前代芯片替换掉手臂、脑袋的控制系统,缩减对二代芯片的消耗。

沈文剑只看了一眼就把替代方案排除了,原因很简单,“变形金刚”系列是非接触式肢体,这个系统并非毫无缺陷,比如炼金型在作业精度上,相比前代就完全没有提升,甚至加工次品率还有所增加,因为这玩意会受到气流扰动!

如果换成算力更低的前代芯片,非接触式系统的加工能力和法术激光锁定能力都会下降,构架上的缺陷还可能导致非接触设备失控,即使因此能大幅度减轻玉剑山的生产负担,也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