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完颜珣也是大喜过望,看来韩忠卫的价格还是能松动的,但这次他却不想再去成都府,上次可是自己答应了一百贯一枚的价格的,现在又要反悔,这样的事完颜珣好像有些做不出来。

可是完颜珣不想去还不行,因为完颜璟左思右想,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合适的人。但这次却不能让完颜珣孤身一人前去,得给他派一个助手。这人得能说会道、察言观色,最好是能将地雷的价格再降下来一些。

可是这样的人更难找,能说会道的人多,察言观色的人也有不少,可是要他们像个商人似的去跟韩忠卫砍价,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对他们这些士大夫而言,这简直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辱,君子不言利,而且那韩忠卫只不过是宋国的一名正将,身份差太远啊。

最后完颜璟没办法,只得在中都府发出皇榜,谁要是能完成这个任务,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如果本身是官员的,除了赏钱一千贯外,还可官升一级!

这张皇榜一出,可谓惊世骇俗,像这样的事只在戏文中听说过,现实中谁也没有碰到过啊。可是那皇榜中说得清清楚楚,而且那官府正是皇帝的玉玺所印,千真万确,绝非虚言。

这下整个中都府都轰动了,特别是那些商贾之士,能言会辨,弹舌如簧正是他们的看家本事,至于砍价杀货,那更是拿手好戏。一时之间,应者如过江之鲫,作为应招地点的中都府的府尹衙门,差点被挤爆。

大宋并不抑商,商人在宋国的地位如今是越来越高,原本规定的一些对商的限制也是名存实亡。可金国不同,他们还是觉得士农工商是正理,商人的地位在农民伯伯的后面,比工人阶级也是不如的。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谁都会拼命的要争取,既能拿到丰厚的奖赏,还能一举成为官员,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啊。

第237章 可以交换嘛

金国出皇榜“招贤纳士”还没有出结果,韩忠卫却已得到了消息。如今丁川在金国和西夏的情报系统已经趋于完善,虽然还没有完全打入两国的高层官员,但是对于这样的市面消息,反应还是很及时的。再加上有飞鸽传书,但起大宋的递脚铺来说不知道要快了多少。

韩忠卫没想到金国为了省这几个地雷钱,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歪点子,看来金国最近几年连年用兵,财力负荷颇重。要还价就直接跟自己说嘛,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呢?再说地雷可是自己的独家生意,哪怕对方有三寸不烂之舌,又岂能说得动自己?

韩忠卫原本只是将这看成是一场闹剧,但是丁川却在来信中说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他的人上位,这次完颜璟可是下了大本钱,只要能达到目的,直接就给六品官。而且还是实职,这与那些虚名完全不同。

丁川的意思就是让他的人去应招,然后与韩忠卫合伙演一场戏,既然韩忠卫要让金国与蒙古血拼,当然不可能将金国的血抽得太干,何况原本韩忠卫也没打算真的要把地雷以一百贯一枚的天价卖给金国。谁让那日完颜珣打断了自己的好事呢,现在韩忠卫得偿所愿,就不再计较完颜珣那天的鲁莽了。

而且现在韩忠卫还有些感激完颜珣,要知道赵彦逾回了临安之后,韩忠卫就溜进了制置使府,与赵煜婷成了好事。可第二天韩忠卫才发生,自己与赵煜婷的第一次实在太过激烈,到第二天的时候,赵煜婷根本就下不了床。如果那天不是完颜珣来打断他的好事,恐怕第二天赵煜婷的情况就会被赵颜逾知晓。虽然那样的话韩忠卫可以不以为意,但毕竟对赵煜婷的颜面有损。如今赵彦逾离开,赵煜婷当家,就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韩忠卫当即就给丁川回了信,让他便宜从事。丁川在接到韩忠卫指示后,马上就选了一名能说会辨的落弟秀才,那秀才名叫田丰谷,虽然科举不利,但他却是聪慧机灵之辈,真要进了官场,绝对不比那些进士要差。何况有韩忠卫这个超级大老板的财力支持,他想不平步青云都难。

田丰谷原本就是巧舌如簧,再加上他是丁川的人,底气十足,他去中都府衙门应招,那份自信和风采让那天偶尔前来的完颜襄很是欣赏。在得知完颜襄的身份后,田丰谷大言不惭,如果不能将金国购买货物的价格压下四成,他将自刎以谢天下。

敢拿自己性命当保证的人田丰谷还是第一个,要知道前来应征之人,大多数都是商人,他们唯利是图,有好处就上,没利益就溜。何曾敢将自己的性命押上?再加上完颜襄当场拍板,田丰谷就成了头号种子选手。当然,为了万全,还多选了二人,以便田丰谷“自刎”之后他们能继续展开砍价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