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当然,这次我便是为他们而来。”韩忠义得意的一笑,能给三弟解决问题,那也是他这个当大哥义不容辞的职责,以前韩忠卫太过强势,韩忠义无论从哪方面都找不到机会来履行义务,现在三弟当了县尉,终于被他找着了机会。

“太好了!”韩忠卫对官员的履历并不很清楚,但是韩忠义则不成,如今韩侘胄手眼通天,他如今也算是京城数一数二一类的人,想要查两名低级官员的履历,直接到吏部去调阅档案便是,那些吏部官员还得巴结他。要知道现在韩忠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皇帝的嫡堂小舅子,而他本人更是与赵扩交好,因此就算是不打韩侘胄的旗号,韩忠义也能在吏部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的档案我都给你抄录了一份,你可以慢慢看。其实他们的背景说起来也很简单,罗忠正是赵汝愚的人,关青山则是留正线上的。”韩忠义说道,他的话其实有些夸大,像罗忠正与关青山这样的七品,八品官员,与赵汝愚、留正相差十万八千里不止,之所以说是他们线上的人,那是经常过九曲十八弯。如果说赵汝愚和留正是站在金字塔的最顶尖的话,那罗忠正和关青山之流只是最下面的基石。

赵汝愚和留正需要他们的时候,可能会随便派一个来面授机宜,可罗忠正和关青山要想真的巴结上赵汝愚或是留正,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恐怕也不得门而入。

要是真正说起来,罗忠正应该是临安知府丁常任的心腹,丁常任在赵汝愚发动政变后就改弦易辙,投入到了赵汝愚门下,相应的,罗忠正也算是赵汝愚一系人物。而关青山也差不多,他与留正还相隔着不知道多少道坎才能说上话。

“原来如此。”韩忠卫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日自己为什么会四处碰壁,原来罗忠正竟然是赵汝愚的人,范山不是说临安赵府派了人来昌化见罗忠正么,看来此事也许与自己还有关。至于关青山那里,韩忠卫也很清楚其中的缘由。

知道了他们的背景,韩忠卫马上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想不到小小的昌化县,竟然也有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要不是大哥来了,自己还不知是何处境呢。

“对了,父亲知道我要来昌化,还给你带了封信,并且指定要你回信。”韩忠义又拿出一封韩侘胄的亲笔书信交给韩忠卫。

韩侘胄在信中并没有对韩忠卫进行说教,毕竟韩侘胄自己很多时候都要听韩忠卫的意见,他又能有什么可以说教韩忠卫的呢。只是在信中,韩侘胄告诉韩忠卫一些当县尉的基本权利,同时也将朝中大势告诉了韩忠卫。

现在韩侘胄又升了官,进保宁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看来韩侘胄又升了官,而且皇上对他也更加信任了一些。可在信中,韩侘胄还是对赵汝愚抑其当初政变的恩赏耿耿于怀,说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能报此之仇。这就又有向韩忠卫问计的意思,另外在最后,韩侘胄叮嘱他,此信阅后便焚,另外回信也需要亲笔书写,不可借助外人。

“大哥,你什么时候回去?”韩忠卫问,他还真是有些头疼,韩侘胄的信他现在基本上都能看透看懂,只是让他亲笔回信,这个要求对韩忠卫而言有些太达苛刻,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韩忠卫都不会写毛笔字。

“怎么,我刚来就要赶我走?”韩忠义怒目一瞪。

“岂敢,我倒是希望大哥你能多停留几日,父亲让我回信,而且还得是亲笔的,我得好好琢磨一番才行。”韩忠卫苦笑道,他既得给韩侘胄出个不错的主意,而且还得亲笔书写,想来就令人头疼。

可就算韩忠义多留的时日再长,韩忠卫的字也不是仓促间便能练出来的。说来也怪,韩忠卫任何方面都像是十足的大宋人,可这毛笔字,他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外,再让他写其他的,那就真的是惨不忍睹。就连韩忠卫自己也觉得这辈子跟字无缘,自己好歹也能背出几首天下闻名的诗词,可惜,要是自己写出来,恐怕没有人相信那会是自己创作的。

最后韩忠卫只好借助鹅毛笔,写钢笔字韩忠卫倒是没有阻碍,虽然看上去很怪异,可至少能让别人看清他的意思。

韩忠义这几天在昌化玩的非常开心,昌化相比临安要偏僻得多,而韩忠义现在最大的乐趣便是骑马,在临安想要策马奔驰一番在城中根本不用想,就算是出城,那也得离城五六里才行。而在昌化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只要韩忠义不在主街上练习他的骑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阻碍他骑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