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说了,你有本事,爷爷又喜欢,跟着你前途远大。不过,他年纪大了,就不站队了。”苏欢两句话说清楚了,又道:“我昨天找了关系,给几家报社打了电话,让他们停了不实报道,算是投名状吧,您看怎么样。”
苏城恍然,却是摇摇头道:“做敲门砖够了,做投名状不够。”
“你划下道道来,我接着。”苏欢既然打定主意了要站队,自然是有准备的。对一个以家族为背景的年轻人来说,选择站队到苏城这边,可以说是人生中第一重大的决定了。
苏城对于重整苏家,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仔细的盯着苏欢看了一会儿,缓缓的道:“你如果要站队到我这边,明天就去荆山吧,给我老妈当几天管家,再交几个朋友以后再说。”
苏欢想到过各种苛刻的投名状,可再怎么想,也没有想到是这种,顿时张嘴结舌。
第六百五十八章 水到渠成
苏欢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了荆山的地面。
从京城公子哥沦落到徐氏管家,苏欢还不知道会什么“考验”落在自己头上,是杀威棒比较好挨,还是做烧火丫头比较轻松?这是个难题……
然而,无论苏欢情愿还是不情愿,苏家内部的强大压力,还是迫使他做了探路的卒子。
赚到了上百亿美元现金的苏城,展露出来的不光是赚钱的能力,还有合纵连横的基础。无论是他在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稳定关系,还是他在国外的基金联合体,或者国内的供应链系统,都说明了苏城自建的根基极具价值。
更难得的是苏城还不满30岁,可以想见,等他到了四五十岁,那些藤蔓能够绵延的多远多韧。
相比之下,苏东元虽然同样是身份贵重,且尚有一届多的任期,可他与苏家人的互补性并不强,整个苏系内部,能够取代苏东元的人还是颇有几位的,但像是苏城这样的,却是一个都没有。
当然,就中国的国情来说,现在的苏东元比苏城的政治价值更大,可再过十年二十年,却铁定是苏城的存在感更强。
投资现在还是投资未来,这是苏城留给苏家人的一道选择题。
目前,愿意给出肯定答案的人并不多。
苏欢的父亲苏忠雄是较为激进的,可就是他,也仅仅让儿子站队到苏城身边,其他苏家人多在旁观和思考当中,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愿意派出一两名家族子弟,站队到苏城这边来,可要说老一辈人也站队,愿意的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