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想法是不能公之于众的。林永贵眼神一凝,道:“有关三次采油的事,你们不许再提,大华的事也不许再提,这两天,你们就在京城好好玩一玩,回去以后,就说是来给我做咨询的,其他的都不许说。”
年长的专家很为难的道:“我们都是研究三次采油的,这次出来,好多人都知道。”
“把知道的人的名字写出来,我让人一一通知。”经历过运动年代的林永贵太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了。他不仅准备封锁自己这边的消息,还准备帮苏城封锁其他方面的消息。
第五百五十二章 让我帮忙
在石油企业眼里,生产石油永远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石油炼化技术,节能技术,还是再生环保技术,它们终究都是如何使用能源的技术。在能源紧缺的时代,这些技术都是能源企业所谓的次要技术。
真正的首要技术,只能也必须是生产能源的技术。
二次采油的注水技术,陆上深井的开采技术,浅海石油的开采技术,深海石油的开采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技术,同样还有三次采油技术,这些能够实实在在增加能源供应的技术,才是能源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它们的看家本领。
如果不是那一次次的开采技术的提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就没有足量的石油供应了。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能源开采企业固然失去了价值,能源利用企业同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事实是,向井下注水的二次采油技术,将石油危机延缓到了20世纪60年代,接踵而来的西方“油荒”,使得海底地形复杂,海上其后恶劣的北海石油得以开发,到了九十年代,昂贵的深海石油开发技术,令石油增产无望,由此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环保先锋,以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新能源技术……最终,是页岩气技术挽救了世界能源。不过,那已经是20年以后的事了。
自90年代开始的石油开采技术的停滞,是很令人头疼的。它在事实上造成了石油匮乏的假象,从而令供给问题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经济问题。
是的,从技术角度,石油匮乏根本就是一个假象。
如果用保守的观点,也就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观点来看,石油还能用50年。那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此时发现的石油储量来判断的……自60年代以来,石油专家们就判断石油能用50年,7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8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90年代他们依然说“石油还能用50年”。
然而,90年代的技术缓进,的确令这种观念被强化了,因为石油开采技术仿佛没有了提高的可能。
也许石油开采的速度加快了,石油开采的污染变小了,石油开采的浪费减少了……但就像石油公司关心的内容那样,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它们不会让石油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