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页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又哪有精力分配给加班呢。

苏城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心里也着实担忧。

随着十月的到来,他跑船厂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了解的越多,他对完成合约的预期就越来越低。按照正常的建造速度,202号船多半是无法完成了,201号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但延迟生产是肯定的。

“如果再多半年的时间,大华船业也许就能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造船技工了。看起来,不用技术含量搞一点的东西,这个船是造不成了。”苏城虽然这样想着,也没有立刻决定,而是拨通了李沧的电话,向他介绍了情况以后,询问道:“以202和201船目前的状况,大华能不能采用巨型总段制造法的方式制造。”

李沧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苏城不甘心的问:“那平地造船呢?”

这次轮到李沧惊讶了:“不用船坞造船吗?你会?”

听到如此殷勤的声音,苏城不自然的说:“我不会平地造船,不过,可以研究参考一下。”

……

第四百零五章 窗户纸

李沧哑然失笑,道:“不用船坞,直接在场地上造船的技术,咱们国家曾经研究过。我印象里,勘探三号海上钻井平台,就是用的平地造船技术。不过,这都10年过去了,咱们国家建设的船坞越来越多,平地造船好像有点跟不上了。而且,这对提高速度有什么用?”

“勘探三号用的不是真正的平地造船技术。”苏城在读石油储运专业课的时候,接触过一些lng船和油轮的建造技术,泛泛而谈道:“我说的平地造船技术,应当是和分段造船法、最好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结合起来,采取船体部件大型模块化的方式,在平地上完成造船工作,船只在建造完成前,完全不下水,这样就可以不受船坞和船台的影响了,也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他说的是不太清楚,李沧却听明白了。勘探三号因为起重机等设备的限制,当年其实是在水面上安装的。与其说是平地造船,不如说是水面造船。

他是未来能做院士的船舶专家,对于这种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首先在感性上就有所预料,问道:“如果没有船坞的话,大规模建造确实是有优势的,但你说的这种方法,首先,船下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平地上铺铁轨,让造好的船靠在岸边的无动力拖船上,然后将拖船拖离岸边。等到把拖船沉入水中后,船体就浮出水面了。”苏城说的,差不多就是他记忆中的全部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