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页

李政夫眯眼一笑,谎话随口就来:“我不太懂这些,似乎听到了一个数字,也没有记下。”

油井钻的深,用的时间就长,但油层就多,试油的机会也多。因此,深度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

新马集团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可能根据情况进行修改,就像苏城一样。

见李政夫不想说,苏城也懒得逼迫,只是轻轻一笑。

阿里克塞哈哈一笑,道:“不管怎么样,都感谢两位。最近,我有几个老朋友听说了竞速勘探的事,对大华实业、新马集团和伊藤商社的印象很好。过两天,我介绍他们给你们。”

他的老朋友,肯定是想要涉足油田的前苏联或俄罗斯的高官显贵。李政夫的眼睛一下子眯了起来,笑呵呵的道:“太感谢阿里克塞先生了。您说过两天,是说他们会来库瓦克吗?”

“再漂亮的话,也比不上金灿灿的现实。库瓦克油田能产出石油以后,他们才会确定进入石油业。”阿里克塞顿了一下,又笑道:“我的几位老朋友,都是有身份的人,比秋明油田现在的那些人,要厉害的多,你们见到以后就知道了。”

……

第三百七十五章 井深

随着南2号油井完钻,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来到库瓦克的临时营地。

寒冷的空气和混乱的烂泥地都不能阻止前苏联人向往金钱的心。人总是要有信仰的,要么是崇高的理想,要么是金灿灿的理想,当戈尔巴乔夫葬送了苏联的希望,当欧美国家开始骄傲的宣告《历史的终结》的时候,所有人都自然而然的面朝西方,向往着金银满身。

短短的几天时间,苏城就见到了好几个前苏联的高级干部,还有正在俄罗斯联邦任职的实权官员,也急火火的跑到了秋明油田。

此时的俄罗斯,就像是一座予取予夺的仓库,管理员们想尽办法,要从里面搬运出更多的财富出来。俄罗斯石油早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是人尽皆知的金矿。

不过,石油开采的费用实在是不低。别的不说,以前苏联的穷困,许多官员想在西伯利亚养起300人都做不到,又如何去开发石油。

此时西方国家的贷款,主要集中在电力、冶炼等保值的工厂项目上,石油公司则倾向于趁火打劫。正如苏城所预知的那样,英国、挪威、美国等国的石油公司都选择了自己占有油田,自己投资,自己开发,自己钻探,自己采油,自己运输,自己销售的模式……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两名俄罗斯的合伙人,但权力和好处是很少的,也已难以满足高管们越来越高涨的欲望。

在某些合同中,俄罗斯商人开始的时候尚能获得数成的股份,但是,随着投资额度的不断增加,俄罗斯人的份额就被不断的稀释了。等到真正产出的时候,俄罗斯人的份额已经少的不能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