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觉得麻烦。价值2亿的文件,要是一个字都不改的签署,这种人也赚不到2亿元。
双方劲往一块使,在没有讨论经营等细节的情况下,苏城就和农市长共同在文件上签了字。接着,深发展的关行长才被叫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用公章。
农市长如释重负。虽然苏城已经在周老面前做出了许诺,但如何落实兑现,却是他们的责任。这就像是地方上的官员到中央办事,即使部长应承了某事,照样要打点下面的处级干部乃至科级干部。所谓打通关节是也。苏城现在就是他们所认为的最大的关节。
苏城特意没有讨论股份和银行经营的关系。虽然每个财团都需要一个金融核心,但深发展还是太弱了,对大华来说,也有些太早了。
等农市长把合同收入囊中,他才施施然的笑道:“继续刚才的话题,还是我来说吧。邀请院士做评估,功夫要做在事前,而且要做在自己身上。什么意思?大华实业首先对自己进行评估,知道哪些地方有优势,那些地方有劣势,然后只请院士们评估优势的部分,不评估劣势的部分。这样的话,情况就可控了。否则,人家评估出了不好的结论,你也无能为力。最后,把这些以好为主的评估交上去,书面部分就很好看了。”
苏城这下明白了过来,连忙表示感谢。
众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开。
管行长坐回车上,才收起了醉醺醺的表情,大笑:“冤大头!”
苏城回到酒店也笑:“冤大头!”
……
第三百零四章 深交所
7月的阳光,前仆后继的扑向地面上的一切活物和死物。燥热的气浪吹起失去水份的枝叶,鼓励着沙砾前进再前进。
大华系的高管,像是辛勤的蜜蜂似的,不顾天气的炎热,穿梭于各个学校和研究所,以求说服某些委员信任的院士,从而给大华石化公司做一个某方面的评估。
为了增强说服力,福建、山东、上海等地方的官员也在苏城的进一步投资的许诺下,被发动了起来。同样被说动的还有中石油等部委的官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院士们来说也是一样的。有的人需要资金来继续科研项目,有的人需要大型工厂做试验,有的人需要某些研究机构的配合。对院士本人来说,地方和部委的权力看似渺小,关键时刻又有着异乎寻常的效应。
大华集团的公关事业部常年巡游于京城,只要稍稍投注精力,就能找到院士们的关键时刻。接下来,就由苏城出面,带上戳g点的人或工具,不厌其烦的去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