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年末,在等待中央对海沧计划做出决定的时间点里,苏城在北京城里悄然闯出了名声。
12月22日。很平常的一天,苏城照例参加饭局,回到酒店,却见侯海青等在大堂里。
这位苏家的女婿表情奇怪的望着苏城,问:“你真的相信,国际油价会在近期大跌?”
苏城不知侯海青为何问起,并不避讳的回答:“是”。
战争期间,短期石油价格只有两个走势,上涨和下跌。不知有多少经济学家,毫无根据或创造根据来的赌其中一个方向,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本万利之事,成则声名大噪,败也有话可说。此时的中国,或者说此时的世界,猜测石油上涨和猜测石油下跌的超过上千万人。
但是,真正敢于负责任的判断者只有少数。在国外,石油商人、期货投机者和股票投资者都为自己的判断下了重注,而在国内,由于缺乏石油价格交易的平台,需要负责任的判断者寥寥无几。苏城这种拥有油田的业内人士自然属于例外。
侯海青面对苏城,眼神闪烁不定,好久方道:“苏老爷子想见你,谈谈石油的走势。”
……
第二百七十章 国储局
晚上9点钟,黑色的轿车穿过昏暗的长安街,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若隐若现,紫禁城的红墙平静而庄严。
侯海青是苏东元的女婿,平日里也难见到苏振国本人,想到接下来的场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身体也在后座上扭来扭去。
他微微侧身,却见苏城面色平静,不自觉的出声道:“苏老问询石油走势,估计是要作为政策的参考,你要不要准备什么?比如书籍资料,我可以找人带来。”
苏城活动了一下脖颈,似乎有些不满他打破车内的安适,声音微沉道:“走势无非是涨跌而已,难道还要我预测出具体的数字?”
“总得有根有据。”侯海青的心情其实比苏城还激动一些。
苏城笑了,道:“预测价格这种事,无论涨跌都有根有据,理由充分。结果却只能有一种可能是正确的。”
侯海青低头思考了起来。确实,他一个不太了解石油经济的人,也能想出好几个石油涨价的理由,好几个石油跌价的理由,若是撇开另一边来看,都算是充分。